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2017-12-05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你要足够完整,才能健康地去爱其他的人,去照顾和负担其他的人。 孤独的核心价值是——跟自己在一起。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13:35

 主播  |  白鹿

音频.gif

我们始终相信阅读的力量

1.gif

「 这 是 好 书 共 读 陪 你 共 读 的 第 39 本 书 」

undefined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孤独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每天早上起来翻开报纸,在所有事件的背后,隐约感觉到有一个孤独的声音。不明白为何会在这些热闹滚滚的新闻背后,感觉到孤独的心事。我无法解释,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这个匆忙的城市里有一种长期被忽略、被遗忘,潜藏在心灵深处的孤独。

接下来的十天,我们将带领大家共读美学大师蒋勋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孤独六讲》,文中蒋勋先生用六个章节,书写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原来,孤独可以如此好看,好读,好美。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孤独六讲》的序言。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覆盖原书的第1页到第20页。

【 孤独六讲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不完整的自己  


在汉字里,“孤”与“独”都不是一般人容易喜欢的字。


古书《礼记·礼运大同篇》里说:“鳏、寡、孤、独、癈疾者,皆有所养……”


“孤”是没有大人照顾的孩子,我们现在汉语里还叫“孤儿”。


“独”是没有年轻人照顾的老年人,我们现在也还常说“独居老人”。


“孤”或“独”都是失去亲人照顾的人,这两个字也都有令人悲悯、哀伤、同情的意义。


在西方的语境里,“孤独”的意义很不一样。例如“solitude”,这个字,源自于拉丁文的“sol”,是“太阳”的意思。现代葡萄牙、西班牙语的“太阳”还是“sol”,法语“soleil”或意大利语“sole”的“太阳”,也还是源于这个字根。希腊语的“sol”是“惟一”的意思。


西方从“太阳”、“惟一”发展出“孤独”这个词,产生类似庄子哲学“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负的孤独感。


汉语从儒家人际伦理的缺失发展出“孤独”二字,总使人哀婉悲悯。


两个不同的文化,从语文开始,赋予了“孤独”不同的生命意涵。


“太阳”、“惟一”,在浩瀚的宇宙中,孤独者,对自己的存在,自信而且自负,并不需要他人怜悯。这样的“孤独”,充分认识到自我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完满个体。


然而,没有父母照顾的“孤儿”,没有儿女照顾的“独居老人”,却是社会伦理上的缺憾、不完美,“孤独”也就很难成为一种正面的生命价值。


《礼运大同篇》是儒家的崇高理想,对深受儒家影响的华人而言,“鳏夫”、“寡妇”、“孤儿”、“独居老人”、“残疾者”,都应该得到社会妥善照顾,理想的“大同社会”,不应该有个人的“孤独”。


但是,生活中不孤独,可能心灵仍然孤独。


为什么在华人热闹的家族聚会、紧密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感觉到心境上难以言喻的“孤独”?


应酬、对话、寒暄、彼此夹菜、彼此嘘寒问暖——


“薪水多少?”

“父母好吗?”

“太太好吗?”

“孩子好吗?”

“工作累吗?”

“何时结婚?”


从小到大,我们可能不断重复着回答类似的“关心”。


我们可以不回答这些问题吗?我们可以有一点跟自己独处的时间吗?我们可以保有一点个人自己的隐私吗?


“隐私”(privacy),这似乎又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词吧?


“私”是“自私”,崇尚“大同”的社会,能够谅解“自私”另一层面的意义吗?像杜甫诗里说的“欣欣物自私”——春天来了,大自然里的万物,每一种植物,每一个生命,都欣欣向荣,努力完成自己。


张爱玲生活在华人的大家族中,她说:人是没有隐私的。她说:一大清早,不把门打开,就是在做坏事。即使关了门,纸糊的窗户,舔一舔也就有了可以窥探的破洞。


张爱玲的感慨很深,她经验过华人的生活,也经验过西方现代社会的生活。好像最后她宁愿选择孤独却完整的自己。


没有任何一种社会是完美的,在西方现代都市,享受孤独的自由,但也感受寂寞和荒凉。在人际关系紧密的华人社会,有人情味,我们却又渴望逃离,保有多一点的自我。


我们的一生,做父母的孩子,做丈夫的妻子、妻子的丈夫,做儿女的父母,我们很少有机会面对独立而真实的“自我”。如果没有家庭伦理的牵绊,做一个孤独的纯粹的自己,那会是什么样的自己?


也许很困难,也许还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但是,我们是否愿意试一试,“做完整的自己”。



  孤独的核心价值是——跟自己在一起  

柏拉图在他著名的《飨宴篇》(Symposium)里有一段用神话说的故事。


远古时代,人类不是现今分类的男性、女性。


远古时代,人有三种,一是纯阳性,二是纯阴性,三是阴阳人。后来因为人类得罪了神,被神惩罚,神把三种人都劈成了两半。


因此,现今的人类都是不完全的。每一个被劈开的一半,永远都在寻找另外一半。


劈开的纯阳性,半个阳性,永远在寻找另外一半阳性。纯阴性被劈开,半个阴性,也在寻找另外一半的阴性。至于原来的阴阳人,劈开成两半,阴性的一半就在寻找阳性的一半,阳性一半也在寻找阴性一半。


希腊神话充满象征隐喻,使人深思。


这个神话故事好像可以用来分析今日人类社会存在的几种性别关系,阳性寻找阳性,阴性寻找阴性,阴性、阳性“男女”彼此寻找。


这三种性别关系,在希腊当时的社会都存在,希腊陶瓶上的彩绘,不难找到这几种流行于当时的社会性别关系。神话看起来是隐喻,好像荒诞不经,却也通常正是用隐晦的方法对现实社会做了真实的描述。


今天许多国家在为“多元成家”议定法案了,欧洲许多国家也已经通过立法,“家”的组织型态,不再只是单一的“阴”“阳”关系,三千年主流社会的“家”的定义,重新被思考“多元”的可能,回到每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人,重新尝试各种更成熟的新型态的“家”的组织关系。


古老的神话,像是预言,使人类的文明一路走来,可以反省,也可以修正。


神话不是教条,不是结论,因此充满启发性,提供给后来者对一个问题思维辩证的逻辑过程。


柏拉图书里的这个故事,长期引发我思考的兴趣,并不在于其中隐喻的性别关系,我反复沉思着神话里说的“一半”。


依据柏拉图借神话隐喻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劈开的“一半”,我们都是不完整的。


因为不完整,我们努力寻找着另外一半,如果找到了,合而为一,才能消除神的“惩罚”,我们才能从神的“诅咒”中解放出来。


我读着希腊神话,想象着自己的身体是被劈开的一半,是残缺的一半,这么孤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另外一半,无时无刻,不在梦想找到另外一半,找到了,紧紧拥抱着,不再孤独,可以合而为一,成为完整的自己。


回忆一下,身体曾经有过的拥抱,拥抱着另外一个身体,抱得很紧,好像有一种恐惧,害怕稍一松手,那合而为一的幸福满足就要幻灭消失。


回忆一下,那曾经有过的紧紧的拥抱,闭着眼睛,沉湎在纯粹肉身记忆中,呼吸、心跳、体温、气味、触觉,彷佛在回忆没有被劈开之前的自己,完整的自己。


书写《孤独六讲》时,《情欲孤独》是我反复思维的一章。《情欲孤独》或许是亘古以来个人面对不完整自己不可解的荒凉之感吧。


拥抱着另外一个身体,好像找到了,热泪盈眶,然而,或许又要幻灭。仿佛,再也回不去没有被劈开以前的自己,完整的自己。漫漫长途,我们还是要如此孤独寻索下去,天涯海角,还是要找寻那失落的另外一半。


我想在一个城市的角落孤独坐着,看人来人往,看忙碌于生活中的众生,有片刻孤独,坐下来,为自己泡一杯茶,为自己按摩一下疲倦的肩膀,跟自己在一起,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做自己的朋友,更爱自己一点。


你要足够完整,才能健康地去爱其他的人,去照顾和负担其他的人。


孤独的核心价值是——跟自己在一起。


编辑:小书

书友们记得签到打卡

坚持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好书共读-进阶.jpg
01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

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想要提高看书效率?

加入我们,成为好书共读进阶成员。

每周分享一份思考后写下的200字读书笔记

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The more you read, the more chance


undefined

本期主播:白鹿

仰望未来,拥抱过往。

一个充满胡思乱想的梦想家,一个追求自由与爱的人民教师。


80
热门随笔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