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为何要提出“母亲教育学”这个概念呢?
5087101
2017-03-23

1_副本.jpg

第四节 为何要提出“母亲教育学”这个概念呢?

第一章 为何要提出“母亲教育学”这个概念呢?(下)

都说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都说人生有三好:父严、母慈、人不老。

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就是母亲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这说明孩子对于母亲的“依赖”往往超过父亲,这种“依赖”是本能的,是每一个父亲所不能够提供的,古人云,“宁要一个要饭的娘,不要一个当官的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说明,在孩子们面前,不是钱的问题,是“关照、关怀、关心”等爱护子女的程度问题,况且孩子是母亲“十月怀胎”以后身上的一块肉,父亲没有可比性。

实践证明,小孩子自降生至3岁以前,接触最多的就是母亲,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小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样板,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母仪母教。

为何要提出“母亲教育学”这个概念呢?

下面,我们先看,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谁更重要?

1.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谁更重要?

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谁更重要?

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有的说,都很重要;有的说父亲重要;有的说母亲重要。

那么,到底是哪个重要?

我说,母亲教育比父亲教育最重要!

一个孩子的成长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家庭,而在一个家庭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一个母亲。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于母亲的“依赖”往往超过父亲,这种“依赖”是本能的,是每一个父亲所不能够提供的,古人云,“宁要一个要饭的娘,不要一个当官的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说明,在孩子们面前,不是钱的问题,是“关照、关怀、关心”等爱护子女的程度问题,况且孩子是母亲“十月怀胎”以后身上的一块肉,父亲没有可比性。

由此可见,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母亲教育孩子比父亲教育孩子更重要。

下面,我们接着看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为何要规范这就是“言行举止”?

2.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为何要规范这就是“言行举止”?

什么是教育?

其实真正的教育就是模仿,学习和实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启蒙那个老师。

事实上,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模仿史,历史上,没有哪一个人不是从模仿中成长起来的。

所以,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是最深刻、最远大。

母亲,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母亲的“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孩子除了直接学习母亲的“言行”,还会悄悄模仿母亲的“言行”,孩子生来就是模仿天才。

实际上,父母是孩子的直接模仿对象,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

一般来说,母亲影响孩子方式:一是“言教”,二是“身教”,也就是说,母亲“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即便是孩子以后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无论是在性格方面,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无论在与人交往方面,还是在情绪表达方面,无论是在处理问题方面,还是在人际交往方面,都多多少少有母亲的影子在“操持着”。

可见,母亲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所以,做母亲的在孩子们“面前的表现”,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问:在家庭中,应该以谁为“核心”?

答:在家庭中,应该以母亲为“核心”!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为何应该以母亲为“核心”?

3.在家庭教育中,为何应该以母亲为“核心”?

在家庭教育中,为何应该以母亲为“核心”?

我们先看下面两位母亲的留言,就知道母亲如何实施家庭教育“核心”的主导力量?

(1)小学老师的呐喊:为何孩子总是“丢三落四”的留言。

2012年5月26日,一个孩子的母亲给我留言说:“武老师!想请教一下,我是一名山区的小学老师,我的孩子现在总不肯先完成作业再玩,同意他自己先玩再写作业,却发现他总是丢三落四的。教育别人家的孩子,我总看清教育的问题,并且大多数都有效果。轮到自己就歇菜了。”

(2)一个家长电话的诉说:为何孩子写作业经常“磨蹭、拖拉”的留言。

2012年11月份,接到一个家长电话,诉说到“她女儿10岁多,吃饭磨蹭、拖拉,尤其在写作业上,发呆、上厕所、喝水等,每天的作业都是做到晚上11点左右,第二天瞌睡起不来床,一遍遍地喊醒,就是不起床,起的晚,有时还哭闹,抱怨让起的晚,常常迷迷糊糊去上学,老师经常反映孩子在课堂上经常睡觉,考试成绩不理想,非常头疼。”

下面是我对于“小学老师的呐喊:为何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与“一个家长电话的诉说:为何孩子写作业经常‘磨蹭、拖拉’”问题的回答,看母亲是如何实施家庭教育“核心”的主导力量?

(3)母亲是如何实施家庭教育“核心的主导力量”?

我说对那些咨询孩子问题的母亲说,如果,你孩子的做作业磨蹭拖拉,不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与日记的时候,那么,作为妈妈,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孩子,今天晚上你在不好好写日记与作业,你爸爸回来就要惩罚啦,打你的屁股,我可没有办法保护你,那个时候,你别说妈妈没有提醒你呦。”

晚上,爸爸回来啦,孩子磨磨蹭蹭没有写日记,这个时候妈妈要在孩子没有在身边的时候,或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对他讲孩子今天没有写日记;或在孩子爸爸没有回来的时候,提前短信与微信告知都可以。

爸爸在看到微信的情况下,应该回来晚一点,目的,主要是为配合妻子“演双簧”。

爸爸知道孩子没有写日记的事情以后,不要发脾气,不要问孩子日记写没有,更不要说妈妈说你没有写日记,否则,就等于在孩子面前出卖了妈妈,这样“阴阳”就不能相结合,起不到“父严母慈”的教育作用。

等到吃晚饭的时候,爸爸可以对妈妈这样说:“今天晚上,本来我可以早一点回来,可是,回来的晚啦。”

“那是为什么呀?”妈妈急切问。

“等吃了晚饭再说吧。”爸爸假装不想说,卖一个关子。

“爸爸,说了吃饭也可以吗,饭现在很热,凉一凉吃也不晚。”孩子非常喜欢听爸爸讲回来晚的原因。

“孩子说的对,凉一凉吃也不晚,就说一说为什么回来的晚的原因。”妈妈符合着孩子的话。

“我们的经理的儿子,由于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与日记,被他的爸爸给打屁股啦,打的屁股都流血了,经理不好意思自己去医院给儿子包扎,让我去了,我怎么会不去呢?”爸爸严肃的说。

小孩子最有兴趣的是什么?

是在一边听爸爸与妈妈说“卖关子”的话。

“爸爸,在医院里面,你没有说那个孩子是你孩子?”孩子接着问。

“不是我儿子,我怎么说?况且,我儿子又不是那样的孩子,你说是不是?”爸爸用一个否定与一个肯定,回答了孩子的想法。

“是的,咱们的儿子与你们经理的儿子可不一样,做作业、写日记,不用我们操心,这个习惯是他慢慢养成的。”妈妈顺势在孩子的爸爸面前表扬一下儿子。

此时此刻,孩子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孩子这一听,自己就会慢慢改变自己做作业、写日记,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

这是什么教育?

这是“暗示教育”!

事实胜于雄辩,这2位母亲,后来还对我说,“暗示教育”对于改变孩子磨蹭拖拉的不良习惯的效果非常好,现在做作业、写日记,不用提醒,就能够主动完成,如今,孩子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写日记,其中的一位母亲说,她规定写日记,一星期可以写3篇就是完成任务,可是,她女儿不仅每天10点以前完成,而且,还是每天一篇日记。

孩子的不良习惯在家里的表现,有的父亲是不知道的,有的父亲不高兴时家里没有人敢大声说话,孩子是不敢表现的。

母亲可以完全告诉孩子的爸爸,让爸爸解决,这里应该讲究一个教育的方式“暗示教育”,父母要阴阳相结合。

这是出卖爸爸吗?

不是,也不是让爸爸打黑眼泡仔。

这是树立爸爸的权威——“威严”。

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教子》提到:“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小孩子总要有一些害怕的对象,才能有所约束,父母要阴阳相结合,这是真正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种“暗示教育”,就是母亲在家庭教育的中“核心”力量所起的主导作用。

这种“暗示教育”,是在以母亲为“核心”基础上,配合父亲完成实施。

可见,在家庭中,应该以为母亲“核心”!

母亲,是家庭教育“核心的主导力量”!

所以,母亲,是一个家庭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角色,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问:谁是孩子“心田”的第一个“播种”者?

答:母亲,是孩子“心田”的第一个“播种”者。

那么,为何说母亲是孩子“心田”的第一个“播种”者?

4.为何说母亲是孩子“心田”的第一个“播种”者?

众所周知,教育就是“心田”的“播种”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必须清楚,这样一个问题,到底谁是孩子“心田”的第一个“播种”者?

孩子“心田”的第一个“播种”者,是父亲?还是母亲?

孩子“心田”的第一个“播种”者,应该是孩子的母亲?!

这是,千真万确的!毋庸置疑的!!

不是吗?

当母亲听到婴儿哇哇落地哭喊,婴儿心灵上这块神奇的“心田”,就等着第一个播种者母亲,在这块“心田”的播种,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花?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这也是千真万确的、毋庸置疑的事实。

这就要求母亲在孩子面前,说话要有分寸,不要一天到晚埋三怨四,不要把那些不好的信息,过早的传递给孩子,这样的话给孩子播下“各种各样的仇恨种子”!

播下读书的“种子”,就会开学习的“花朵”,就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一句话新闻,那就是教育者只有在孩子“心田”里播撒美的种子,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香甜的硕果!

想一想:母亲与孩子长期共处于家庭,其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观察模仿、学样。要不然,为什么说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每个人永久的学校。

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班主任兼校长级别的别CEO。

母亲教育,应该成为一种学说、一种学科!

这门学科,是每一个想做母亲、正在做母亲的人,都应该学习的学科,今天我们如何做母亲?我们“母亲”需要学习如何做母亲?我们“母亲”需要学习如何做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这些,这是“母亲教育学”里面所涉及的问题。

那么,何谓“母亲教育学”?

5.何谓“母亲教育学”?

今天的教育,为什么要提出“母亲教育学”这个概念呢?

何谓“母亲教育学”?

应该是一门“母亲教育学”学科。

每个人都是母亲所生,在孕育时已经开始感受母亲的喜怒哀乐。离开母亲的抚育,一个生命的成长就会留下不可弥补的缺憾。

一个乐观向上的母亲,带给孩子的影响是美好积极的,而一个整日陷于忧郁之中的母亲带来的消极影响甚至可以误导孩子一生。

当今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和发展的优势。而人才的第一个摇篮是家庭,第一位老师就是孩子的母亲。

所以,现在,当务之急的是,把“母亲教育学”当做一门学科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现象凸显已引起人们深深忧虑。究其原因,“母亲教育”缺失是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

然而,在我国,妈妈们基本上是零培训上岗。

培养高素质的母亲,应该建中国“母亲教育”职业学校。

培养高素质的母亲,当务之急的是,把“母亲教育学”当做一门学科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家族能不能兴旺发达关键在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母仪”的教育!

这我们可以从《千字文》中看到“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这样一句话。

这8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说是谈教育的原则,要将学校教育与母亲教育结合起来。在外面要接受老师的训诲,在家中要奉持母亲的规范。古代的规矩是,父亲在外做事、挣钱养家,所以常年不在家,只有到了年底放长假的时候才回来。

小孩子在家里的教育,主要由母亲负责,所以女人的主要职责就是相夫教子,两项内容。

实践证明,小孩子自降生至3岁以前,接触最多的就是母亲,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小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样板,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母仪母教。

西方亦有句古谚:“教好了一个男孩,你只教好了一个人;教好了女孩,你就成功地教好了一代人。”

西方人也认为,女性在孩子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往往也要比父亲大,一个优秀的女人能够使一个家庭的三代人幸福。

周有三太,太姜、太任、太姒,才有文王、武王、周公,才有周朝八百年的天下;世上先有孟母,然后才有孟子。

可是,现代的妇女都嫌丈夫挣钱少,不管孩子的教育,自己出去做女强人了,这样的教育结果是不可想的。

母亲教育在我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是母亲教育的危机,所谓母亲危机,是说母亲教育的缺失。

这就是为什么提出“母亲教育学”这个概念的根本原因。

那么,何谓“母亲教育学”?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何谓真正的母亲”?


请看——


第二章 何谓真正的母亲?




附录—— 

《母亲教育学,应该是一门独立学科》

第一章 为何要提出“母亲教育学”这个概念呢?

第二章 何谓真正的母亲?

第三章 何谓母亲教育?

第四章 “母亲教育”的力量有多大?

第五章 “母亲教育”的价值有多高?

第六章 何谓“母亲教育学”?

第七章 母亲教育学,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向盘!



 (【田园泥土香教育】温馨提醒:本博作品为【原创】,且未经许可,任何“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媒体、公众号与报刊杂志”等平台,不得转载与使用“田园泥土香教育”博客里面的博文,网站转载须付费,应与【田园泥土香教育】签订《网络版权作品转载授权》,取得授权后方可使用;网站与博客擅自转载与使用【田园泥土香教育】博文,就是侵权,侵权必究,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完全承担;网站与博客转载 联系 QQ 837966260 手机 13526448726 13733916593;我们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谢谢您的合作。) 


 【注 本文为“田园泥土香教育”原创;“田园泥土香教育”是从事“学前教育”、“母亲教育”、“家庭教育”、“国学教育”、“解放差生”教育;孩子“极度厌学”教育、孩子“过度上网教育”教育、孩子“在家上学”教育与“补心+补苦=补课”教育咨询等;并且致力于对于孩子的“厌学、撒谎、乱花钱、痴迷网络”等问题的解决与不良习惯教育咨询。更多的教育资料,请进入《田园泥土香教育》http://www.tyntx.icoc.cc/(鼠标复制以后,点击“打开链接”,就可以看到《田园泥土香教育》更多的教育博文)网站咨询。】


进入圈子
最新支持者
|相关推荐
|讨论区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