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孩子“在家上学”是美丽的童话吗?
4768103
2017-03-30

1_副本.jpg

第五章 孩子“在家上学”:是美丽的童话吗?

如今在改革开放的时期,许多行业和事业都已经多元化,并与国际接轨。那么教育呢?不少对学校学习难以适应的孩子,面对应试教育的氛围,一开始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或是迟早会遭遇“被淘汰”的下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家上学”的理念和实践者应运而生——“在家上学”的实践者队伍正变得日益庞大。

从家塾和私塾,再到微型学校,“在家上学”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在公众或支持、或狐疑、或反对的目光中,“在家上学”风生水起。

“在家上学”虽然可能弥补应试教育的一些不足,但从孩子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否可行,社会中始终存在巨大的争议。美国是一个较早推广“在家上学”运动的西方国家,对此还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我们不妨透过本文一窥“他山之石”。

其实,不论在校上学还是在家上学,只要教育思路对了,孩子就对了。

作为教育,应该是这样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为了实现中国梦,各俱特色办教育。

儿童教育私塾化,私塾教育孩子乐;

教育需要多元化;希望政府来支持!

近日,对于教育的热点话题:孩子难适应学校,你是否赞成让孩子“在家上学”?

中国家庭教育网调查的结果是:赞成,8890人;不赞成:8849人。赞成与不赞成者的比率差异不大。

既然如此,那么,孩子“在家上学”是美丽的童话吗?

我们看——

1.国外的孩子“在家上学”

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故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实际上,美国国父华盛顿竟然有过“在家上学”的教育故事!!

“没有人知道华盛顿的老师是谁,但11岁的华盛顿已经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和数学技能,他的数学最好。与其他众多的美国开国元老们不同,华盛顿从来都没有找到时间来学法语——而这是当时的外交语言,也没有上过大学。他将自己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土地测量的工作中,这在殖民地时期的弗吉尼亚需求量非常大。”(摘自《美国总统全书》 [美]威廉·A.德格雷戈里奥著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8年10月)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也是“在家上学”孩子。

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贫苦的家庭。林肯的父亲曾是一个鞋匠,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干农活等等。 父母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他们以种田和打猎为生。1816年,林肯全家迁至印第安纳州的西南部,开荒种地为生。9岁的时候,林肯年仅36岁的母亲不幸去世了,这也因此培养了他独立思考与处事的能力,青年时期18岁那年,身材高大的林肯为一个船主所雇佣,与人同乘一条平底驳船顺俄亥俄河而下,航行千里到达奥尔良。25岁以前,林肯没有固定的职业,四处谋生。成年后,他成为一名当地土地测绘员,因精通测量和计算,常被人们请去解决地界纠纷。在艰苦的劳作之余,林肯始终是一个热爱读书的青年,他夜读的灯火总要闪烁到很晚很晚。在青年时代,林肯通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读了《美国历史》,还读了许多历史和文学书籍。他通过自学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而充满智慧的人。(摘自《美国总统全书》 [美]威廉·A.德格雷戈里奥著 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年10月)

约翰逊是美国第17任总统,同时,他也是“在家上学”的孩子。

生于北卡罗来纳州,1808年。约翰逊年幼时家境贫寒,未受过正规教育,当过徒工,后来做过裁缝。他的裁缝店也慢慢地成了当地政界人物聚会的地方。他认真裁制服装,尽量使顾客满意,因为他知道当他要寻求官职时他的这些顾客就会为他作宣传。与此同时,他广泛调查田纳西州以及全国发生的政治问题,揣摩哪些问题最能吸引选民,研究州议会和国会将要讨论并制定哪些新法律。他专门雇了一个人为他读报,一边缝衣服,一边听读。当那人读到有关奴隶制、关税、修筑铁路、开凿运河等问题的报道时,他听的十分入神。经过数年的努力,他终于在1828年21岁时当选为格林维尔市参议员。过了两年,又被选为该市的市长,以后步步高升。1835年被选入田纳西州众议院,1841年当选为该州参议员,1843年被选为国会众议员。1853年回到田纳西州任州长。1857年当选国会参议员。(安德鲁·约翰逊 百度百科)

事实上,美国上面三位最伟大的总统,都有过“在家上学”的教育故事!!

A.美国孩子“在家上学”教育

在美国,孩子“在家上学”,让很多家长放弃公共教育的“福利”,自己担任教师在家教育孩子或是聘请专职老师,在家上学的人数不断上升,他们中有“星二代”,也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比如因为身体或心理原因不适合到校学习的孩子,但更多的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从2007年的150万达到了现在的200万人以上,大约占学龄儿童的3%。这些孩子中,情况各有不同。(部分资料来源:在家上学 百度百科)

B.英国孩子“在家上学”教育

在英国:孩子“在家上学”,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数据显示,英国自2000年以来选择“在家上学”的学生人数增长了近两倍,目前4岁至16岁儿童“在家上学”的人数大约在2.1万人左右,到2015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15万人。但是,“在家上学”的教学质量、监管等等问题都是社会普遍担忧的。而事实上,“在家上学”大都是一种非自愿的选择,其享受的教育堪忧,有报道指出,英国1/4“在家上学”的学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

大部分的英国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和校园纪律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不满。一些家长更是认为英国的学校教育标准在严重下降。除此之外,一些家长指出英国的教育系统存在官僚化的倾向,缺乏适当的灵活性。这些都是导致家长放弃正规学校教育让子女“在家上学”的原因。(部分资料来源:在家上学百度百科)

C.法国孩子“在家上学”教育

“在家上学”,在法国教育的是一种传统。

在法国,家中求学的传统由来以久。法国民族英雄戴高乐将军,就是在家求学自行成材的一个典范。

二战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在法国诸如巴黎、里昂、马赛这样的大城市里,那些不愿意去学校的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便进行着这种与众不同的求学方式。

在家里,一般是由妈妈来担任孩子的老师,很多家长一直要等到子女到了上高中的年龄,才送他们正式上学。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法国家长选择让子女在家求学至高中会考阶段(也就是说高中毕业)、大学阶段才正式上学。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法国各级中学内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令家长以及学生们感到不安。

这群在家上学的孩子,上午的课程表与其他在学校上学的孩子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他们是在自己家里的“教室”上课,而不是那种“集聚式”的校园学习环境。孩子们到了下午大多在户外活动,许多家长都将课程表排得相当充实,诸如学习乐器、绘画、游泳、网球,上戏剧课,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国会等等。

一般来说,那些选择在家求学的孩子身上,大多有早熟、资赋优异的情形。在法国家长看来,孩子因为成绩优异而跳级,会因此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种负面影响包括:其他同学的嫉妒心态、和年纪大的孩子处不来、外人关注时异样的眼光等。而如果不跳级,则会因为学校课程进度太慢、不符合自己的求知欲望等原因损害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家长因而选择让子女在家里上学。(部分资料来源:在家上学百度百科)

D.日本孩子“在家上学”教育

“在家上学”在日本处于模糊阶段。

这是因为,日本法律对于“在家上学”合法地位并没有清楚地界定,规定7至14岁的儿童必须强制入学,而对高中年龄段的孩子并没有规定。然而企业界却支持这一种教育方式。目前,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主要是单独留在家中,大约有1千至5千家庭。(部分资料来源:在家上学百度百科)

外国的“在家上学”流行得如火如荼,那么在中国呢?中国的父母也放心把孩子接回家教育吗?

“在家上学”其实早有先例,尽管并不常见,但也不乏成功的例子。

2.中国大陆孩子“在家上学”教育

还比如童话作家郑渊洁,自编童话教材,教出了一个成功的儿子郑亚旗。

譬如,2013年8月,《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显示,在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多数家庭主要由母亲负责孩子的在家学习。在家上学前四位的原因依次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54.19%)、“学校教学进度过慢”(9.50%)、“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7.26%)、“孩子厌倦学校生活”(6.70%),均与学校有着密切关系。当下,“在家上学”成为不少家庭主动的选择。(《北京晨报》2013年8月25日)

日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的一份名为《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下文简称《报告》)披露,目前国内当前活跃于中国大陆的在家上学群体规模约为1.8万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再加上家庭学校、国学学校等就读形式,当前国内接受非学校化教育的学生人数达到10万人左右。(中国式“在家上学”:“是国家管这个孩子,还是家长管这个孩子?”2013年9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3.中国台湾孩子“在家上学”教育

1997年5月,台湾南部有些家长决定把孩子从当地一所公办学校带走,采用在家上学的方式自行教育。几乎同样的时间,台北市的4名家长对台北市教育局明确提出,要申请对子女开展在家教育。

2004年,台湾立法部门修订了《国民教育法》,规定在国民教育阶段可以办理“非学校形态的实验教育”。但教育主管部门采取矛盾下移做法,把具体的监管职责下放到台湾各个县市。(部分资料来源:在家上学百度百科)

4.中国“在家上学”的网络调查

据上海教科院普教所的吴增强保守估计,目前,中国国内在家完成义务教育的孩子占总数的0.1%。

不过,据媒体报道,2012年初,搜狐网曾做过一项有关“在家上学”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有77%的家长曾想过“在家上学”,但条件有限未能实施;7%的家庭已经在实施;仅有16%的家长认为学校的教育模式最适合孩子。

我认识一位母亲,她是一位“在家上学”的实践者。

她说,我们这些从事“在家上学”的家长,都不希望成为教育孩子的“孤岛”,成长中的孩子需要伙伴。

如何解决?

她说,2012年5月,她和另外几名家长一起建立联系,结成同盟,不仅因为志同道合的教育理念,更因为彼此共同面临的困局:孩子“在家上学”,脱离大众化的教育模式,也面临同龄伙伴的缺失,但如果5个孩子在一起学习,我们既可以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式来教育,也能解决孩子伙伴问题。

经过几个月的QQ沟通交流,经过多次5个家庭开始行动起来,最终,在一个环境幽雅的小区内,他们以并不低的价格租下了两套160多平方米的套房,用作孩子的课堂和游玩场所,合同为长期租约,每年每个家庭出资3万元,用于这所特殊课堂的日常运作。

5个家庭,孩子年龄均在4—6岁之间,有的孩子是从幼儿园退学回家;有的是从未曾踏入过幼儿园。

下面是我们的QQ聊天记录——

田园泥土香 14:57:138

孩子为什么在家上学?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00:22

我们这个现在是在探索中,注重是对中国当前的应试教育不太满意,(只重成绩,不重视如体育,个人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甚至是生存能力等)。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老师收礼现在已经发展到幼儿园了。这些问题让我们对中国的教育很忧心。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04:13

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学到一些除了课本之外的更多更实用的知识,而不是在学校学了二十几年出来之后很茫然,甚至手足无措!回头来“啃老”。

田园泥土香 15:07:13

说的很实在,家长为什么选择孩子“在家上学”这条路,与老师收礼有关?收礼现在已经发展到幼儿园了?真的不知道!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12:52

嗯!在AAA市(市地名 真实地名省略)我的同学的孩子身上就出现过这种现象。小学老师喜不喜欢一个学生不在于她的成绩,而在于孩子的家长是不是很有钱,很有权。

田园泥土香 15:14:29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新闻报道,没想到,我们这里已经贯彻落实?牛!!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16:37

她的孩子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字也写的很好,但老师很少夸她。一直到三年级有一次问孩子你的爸爸在做什么?孩子说卖房子,几天之后做了班干部

田园泥土香 15:17:38

这是什么老师?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18:33

这是的AAA市(市地名真实地名省略)实验小学,也是市最好的小学,中学。

田园泥土香 15:19:13

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20:12

BBB县(县地名真实地名省略)县城的小学老师也是打着补课的名义收礼收钱。

田园泥土香 15:21:01

这个全国都一样。

在家上学实践中15:21:56

是啊!你说这样的老师能好好教吗?孩子能学好吗?

田园泥土香 15:22:25

说得好

在家上学实践中15:23:39

中国的教育一直在改革,但这棵大树的根已经烂了

田园泥土香 15:24:16

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的根本原因

田园泥土香 15:25:20

能否说一下孩子“在家上学”:需要什么条件吗?

田园泥土香 15:25:59

我想,在一个调查。

田园泥土香 15:27:11

是做一个调查。打错了。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29:54

在家上学孩子最孤单,还有就是家长带孩子容易出现一些恶习: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在家上学对经济也是一个考验

田园泥土香 15:30:35

首先孩子“在家上学”:家长要思想统一

田园泥土香 15:30:47

其次孩子“在家上学”:家长要经济基础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31:39

是的,我在CCC(市地名真实地名省略)这边有个在家上学五六年的孩子,现在有些不合群

田园泥土香2:04  15:3

奥,在家上学与孩子的厌学有关系吗?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35:36

孩子有厌学倾向这个倒不一定,但是孩子真的更喜欢在家上学。因为他们在学校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教室对孩子更像笼子

田园泥土香 15:38:34

在家上学,对于孩子有吸引力?小孩子只知道没有作业好玩。

在家上学实践中 15:39:07

我的孩子一星期只有两节体育课,一次美术,两节音乐,其余都在读书听课,我曾经想象过如果我是孩子这样被关几年我也会厌学。

那么,孩子“在家上学”是美丽的童话吗?

5.孩子“在家上学”是美丽的童话吗?

孩子“在家上学”是美丽的童话吗?

现在,孩子“在家上学”,不仅是美丽的童话!而且“在家上学”让家长认识自己教育孩子重要性!

为什么?

我们从孔子老师说起,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打破“学在官府”陈旧传统,率先在民间办学育人的先驱。

孔子一贯倡导身教,即所谓君师合一。为此,他与时俱进,提出一套完整的教育纲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所以,孩子“在家上学”,也是一种教育的方式,从道理上而言,虽然“在家上学”存在一些争议,但首先应当明确其存在的合理性。

首先“在家上学”,让年轻的父母们认识到自己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教育孩子是父母必须应该进的责任,不要孩子一“推到”学校就不管不问了。

现在,学校里出现的5000多万“差生”是谁的责任?

父母就没有责任吗?

老师,“这孩子我是管不了了,只有交给你们了!”

家长误认为能“管”住孩子教育,就是学校里老师的。

这种现象在农村极为普遍,不少家长只管养不管教,错误地认为,他们的责任就是只让孩子吃饱穿暖,至于教育问题,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更有甚者认为孩子送到学校,等于完全交给了老师,一切责任全由学校和教师承担,耗资学不好、品德差,全是学校和教师之故,有的家长由于不注重教育方法,偏爱、溺爱孩子,使儿童养成任性、娇骄二气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正如“水墨朱青”老师在评论中所说“现今中国的教育最缺啥?家长忙的顾不上孩子。老师面对一班五六十个孩子,不能个个细心地辅导到位。孩子遇到问题或是难题无法自行解决。学校本来是育人才的基地,却变成了普通大众化的培训班,尖子生无法施展抱负,差生得不到应有的人文素养的熏陶。那该怎么做呢?”

“那该怎么做呢?”

“水墨朱青”老师接着说“家长更要负责,因人而异,在家上学会是更好的方式!”

教育是学校的事,这类模式多出现在打工家庭或者问题家庭,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当然也有现实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读书也同样可以挣大钱,甚至成为黑社会的流氓,也一样“出人头地”!干脆就任其自生自灭!这种模式的后果,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现在虽然有“教育万能”的理论,这世界上却没有万能的教师!

尤其是近年来,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多数家庭却不懂得如何在富有状态下教育和培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同时,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年轻父母们变得越来越繁忙,他们很少有时间去考虑家庭教育问题,孩子小的时候交给祖父母,等到入了托、上了学,就干脆交给老师了事。

“在家上学”让家长认识自己教育孩子重要性。

“在家上学”有益于学生,有益于建立学习化家庭,有益于学习型社区与乡村的创建。

老师们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道防线。”那不是废话吗?有多少孩子学坏,家长管了?不过我仍然相信没有哪位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更不会有哪位家长将孩子引导走向邪路。

实际上,解决我国中小学“差生”教育问题,“最好、最快、最可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

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应鼓励现代私塾的开办。历史的事实早就证明了,我们中国一定要“大一统”,但是,中国的教育不应“大一统”。

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大舞台,国家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的、不同类型人才,“大一统”的教育此路不通,用一个模子塑造人,流水线生产,必定破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而人才的形成由于受天赋、兴趣、环境、经历等方面的影响,也是多元的,是各有特点的。

这种多元人才之间的相互补充,适应着社会对人才的多元需求。至少是现阶段,教育一定要多元化,有竟争,才能健康发展!现如今的事实就证明了:民国时期的私塾教育对国家尖端人才和有些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产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果国家鼓励“在家上学”的开办私塾教育孩子,不仅可以减轻公立学校的压力,而且国家可以“省钱、省力、省事”。

所以,“在家上学”的开办的好,完全可以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解决令人头痛的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师资问题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可以有力地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有利于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可以有效地改变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社会局面,同时,还能促进公立学校改进管理和教学,等等好处,不胜枚举。

只有“在家上学”的开办的好,才能够真正动员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来办教育,以弥补国家公立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这正是“利国、利民、利家”教育,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家上学”的开办是非常必要的,是公立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等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随着公立学校的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教育成为人人都能满意教育,那个时候,国家就不用取缔,“在家上学”教育就会自然退出历史的舞台。

现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家上学”的个案也越来越多。在对一些学生和家长调查中。发现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并有一部分家庭开始把它看作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可见,孩子“在家上学”并不是是美丽的童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千千万万个“在家上学”的私塾教育之花,遍开神州大地!!

所以,孩子“在家上学”并不是美丽的童话!

那么,孩子“在家上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请看——

第六章  孩子“在家上学”: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目录

第一章 何谓孩子“在家上学”?

第二章 孩子“在家上学”行吗?

第三章 孩子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

第四章 孩子“在家上学”:利大于弊吗?

第五章 孩子“在家上学”:是美丽的童话吗?

第六章 孩子“在家上学”: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第七章 孩子“在家上学”:教与学理念是什么?

第八章 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第九章 孩子“在家上学”:学籍问题如何解决?

第十章 孩子“在家上学”:教育之路在何方?


 (注《 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系列博文 “中国教育在线在家上学看上去是否真的很美?’教育人博客”专题  【田园泥土香教育】 于2014-4-3 23:08  首发 于 中国教育人博客 今天修改于【博库网】)


(【田园泥土香教育】温馨提醒:本博作品为【原创】,且未经许可,任何“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媒体、公众号与报刊杂志”等平台,不得转载与使用“田园泥土香教育”博客里面的博文,网站转载须付费,应与【田园泥土香教育】签订《网络版权作品转载授权》,取得授权后方可使用;网站与博客擅自转载与使用【田园泥土香教育】博文,就是侵权,侵权必究;网站与博客转载 联系 QQ 837966260 手机 13526448726 13733916593;我们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谢谢您的合作。) 


 【注 本文为“田园泥土香教育”原创;“田园泥土香教育”是从事“学前教育”、“母亲教育”、“家庭教育”、“国学教育”、“解放差生”教育;孩子“极度厌学”教育、孩子“过度上网教育”教育、孩子“在家上学”教育与“补心+补苦=补课”教育咨询等;并且致力于对于孩子的“厌学、撒谎、乱花钱、痴迷网络”等问题的解决与不良习惯教育咨询。更多的教育资料,请进入《田园泥土香教育》http://www.tyntx.icoc.cc/(鼠标复制以后,点击“打开链接”,就可以看到《田园泥土香教育》更多的教育博文)网站咨询。】



进入圈子
|相关推荐
|讨论区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