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读过这五本书,不要说你曾见过世间险恶
442331
2017-05-16


五个主题,五本书,足够改变你的三观,更足以让你看尽这世间险恶。


里面有些主题或过于沉重,但是我依然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性别歧视 

天空的另一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讲述女性绝望与希望)
作者:(美)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雪莉·邓恩|译者:吴茵茵
4317人购买


“过去5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杀害的女孩,比整个20世纪死于所有战争的男性还要多。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

在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这对有丰富联合报道经验的记者伉俪的带领下,我们在本书中去亚非拉国家做了一次长途冒险旅行。在那里,我们看到性别歧视、性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处女情结等现象,让女性犹如仍置身在18、19世纪的炼狱。我们也看到那里的女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以及如何一点小小的帮助就能改变她们的命运。

在这本书里,性别歧视以一种血淋淋的状态被展现于我们面前。在此之前,我曾以为所谓的性别歧视只不过是工作机会的不均衡,工作报酬的不平等,社会地位的差异,然而这本书告诉我,在许多地方,女人像野草、像货物、像一块破布一样被人遗弃、侮辱。“每四分钟,一名印度女孩死于性别歧视;每一分钟,一名孕产妇死亡;每十秒钟,世界某处有一名女孩被强制切除外阴,而且大多没有打麻药。”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整个世界对此困境的态度,以及女性身上自我觉醒的力量。她们将绝望化为希望,勇敢争取生命尊严。


 贫穷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精)
作者:(印度)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埃斯特·迪弗洛|译者:景芳
5141人购买


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

 

同时,《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用大量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孤独 

无缘社会
作者:(日)NHK特别节目录制组|译者:高培明
528人购买


本书系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

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 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

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可是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日本NHK电视台特别节目录制组将记者的真实采访手记合成此书,将当今社会中那些不受关注的人们的临终惨景呈现到大家面前,呼吁社会的警醒和反思。 

豆瓣上有个小组(抱歉组名我就不透露了),里面挤满了在大城市中孤独无依的人们。他们之间互相约定,定期通打电了解近况,如果有人不幸离世,由小组成员协助收尸,火化遗体,打理后事。

现代科技的发达让我们有机会摆脱过去繁琐的人际交往圈子,然而同时孤独也成了我们最好的朋友。这本无缘社会中所反应的现象在中国依然存在,我们正被高速发展的社会所分割,成为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


 衰老 


她们是世上最无助的一群人,八十岁以上、身体极度衰老,许多人脑萎缩老年痴呆,甚至没有记忆和理性,最重要的是,她们没有未来,她们似乎就是等待死亡的人。但她们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就该留下痕迹。一个人,在生命的尽头还能表现出一些东西,就是精华。这些精华,她们自己无法留下,就替她们留下吧。

本书作者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关怀近百位八十岁以上的老奶奶,他发现:高龄奶奶的精神世界异常丰富;她们的烦恼与痛苦非常复杂;她们身上的人性温情与生命力量让人震撼。

书中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令我动容,谨摘录文中一段文字如下:“面对他们时,同情的情绪总会不由自主地冒出来,但这一点真的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这些方式被他们虚弱的外表以及智力退化的大脑所遮蔽。他们给人可怜巴巴的感觉,但他们并不可怜巴巴,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认真地生活,认真地烦恼,认真地高兴以及恐惧,他们的眼睛告诉你,他们的内心在正常地活动,他们是一群在心灵意义上最正常的人,你可以淡视他们的身体以及脑力,但不能淡视他们的心。”



 灾难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作者:(白俄)S.A.阿列克谢耶维奇|译者:方祖芳//郭成业
14914人购买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本书将这些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在全书的开篇和末尾,分别是两名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中罹难的消防员和清理人的遗孀的讲述。她们回忆起他们相爱的往事,回忆起他们离别时的那个难以忘却的场景。然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陪伴她们的心爱之人慢慢走向死亡的痛苦过程。她们目睹了她们的丈夫从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个具有高度放射性的危险物体。

每一次拥抱都会在自己身上留下无数的皮肤碎片,病床上的任何一个线头都能在她们丈夫的身体上留下触目惊心的伤口。每一次咳嗽,都会从嘴里吐出细小的肺组织。鲜血从他们脸上的每一个部位里淌了出来,流到了枕头上,最后滴落进了枕头旁的脸盆里。甚至在他们死后,他们的骨灰都成了令旁人避之不及的噩梦。对她们来说,切尔诺贝利与核灾难没太大关系,它仅仅意味着爱与死亡——起初,爱超越了死亡;最终,又和死亡融为了一体。”




进入圈子
|相关推荐
|讨论区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