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里有个内向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做 ?
如果家里有个内向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做 ?
2016-12-12 15:39:44 阅读 3003


文章来源:教子有方(ID:jiaoziyoufang)

今日编辑:赵琳




1


昨天,姥姥去幼儿园接小优放学。到家时,孩子低着头不说话,姥姥也面带不悦。

 

我问怎么了,姥姥说:“还能咋了,我说了小优几句呗。这孩子也真是的,路上碰见熟人也不主动打招呼,明明就是顺嘴的一句话,从她嘴里说出来咋这么难呢?别的孩子整天叽叽喳喳的,多欢气!再看咱家这位小祖宗,跟个闷葫芦似的。从小这么内向怎么行,将来连个好婆家都摊不上……”

 

没等姥姥嘟囔完,我就笑着打断她:“行了,妈。你以前还老这么说我呢,一直念叨我太内向不好找工作、不好处对象,可是现在哪样也没耽误了呀!孩子内向不见得是坏事,将来一样有出息。那些大科学家,十有八九都是内向的人。”

 

“好好好,您是心理咨询师,您有理行了吧,自己闺女自己好好教吧!”姥姥无奈地走开了……


 


其实,姥姥的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多数家长都喜欢活跃外向的孩子,希望孩子能在陌生场合中落落大方、侃侃而谈,Hold住场面。与此同时,我们对内向的孩子也是充满了偏见,认为内向的孩子性格孤僻、不善言谈、人际交往能力差,将来也会没出息。

 

但是,绝大多数父母不知道的是:内向,只是正常性格的一种,不是缺陷也不是病。只要正确对待和引导,性格内向的孩子将来也会很有出息,甚至比外向的孩子做得更好!

 


2


内向是正常性格,而不是自卑、懦弱

 

著名的心理学家盖伦,曾把人的气质性格概括为4类: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

 

这四种特质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因为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其中,多血质和胆汁质,往往对应性格外向的人,优点是: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特别快,充满活力;缺点是: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对很多事物体验不深刻,容易3分钟热度。

 

粘液质和抑郁质,可以对应为性格内向的人,缺点是:反应迟缓,优柔寡断,不够积极好动;但优点是:沉着稳重,谨小慎微,对事物体验深刻,善于观察细节。


 


外向和内向的孩子,获取心理满足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外向的孩子,通过与他人交往、展现自己来获得心理满足感,获得生存的动力;而内向的孩子,通过独处时自娱自乐来获得心里的满足,以及生存的动力。

 

所以,逼外向的孩子整天闭门读书,逼内向的孩子整天人前表现,都会令他们感到极大的焦虑和不适。

 


3


内向的孩子,很有潜力

 

内向的孩子,并不是真的不爱说话,他们只是不善于闲谈、不善于在陌生环境中表露而已。一旦遇到自己熟悉的话题,或者身处熟悉的环境,往往口若悬河,说出很多精辟、独到的见解。

 

我朋友的儿子,今天初二,就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平日里去他家,孩子叫完一声“阿姨好”就没了下文。不过,小家伙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特别是明代历史,只要一跟他聊起来,那就闭不上嘴了:明太祖是如何起家的,对贪官如何“拨皮萱草”……不管正史还是野史,都讲得头头是道。

 

一旦聊得高兴了,平日里少言寡语的他还会跟大家开玩笑:“阿姨,你知道吗?朱元璋的脑袋,像个大芒果!哈哈哈……”


 
这也太像了吧……


你看,只要我们帮孩子找到适合他的爱好、话题,他自然就有兴趣去表达、展示自己。

 

其实,很多著名的演讲家、喜剧演员,都是性格内向的人,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在自己领域的成功。周星驰是大家最喜爱的喜剧演员之一,他那无厘头的表演风格、滑稽经典的对白,令无数人捧腹大笑。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周星驰在生活中是个很内向的人,少言寡语,不苟言笑。


其次,比起表达来,内向的孩子更善于倾听,更够理解、体谅他人的感受。这种优秀的特质,使得他们更容易交到真正知心的朋友。要知道,在这个纷乱的社会里,喜欢倾诉、吐槽的人多,而愿意倾听、理解的人却很少。

 

另外,内向的孩子也很容易成为学霸,特别是在初高中学业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内向的孩子因为坐得住、心态稳,成绩往往不错。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在繁重的学业下,内向的孩子往往心理压力比较大,需要家长及时地去沟通疏解。

 


4


如何去帮助内向的孩子

 

无论外向性格,还是内向性格,都有其缺点和苦恼,都需要家长的包容和引导。

 

对于内向孩子来说,最大的难题便是社交,他们在接触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时会感到很不舒服,还会因此陷入焦虑。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并给孩子提供帮助的话,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所以,家长们不妨试试下面这些方式:

 

(1)做好心理准备,克服恐惧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不敢当众发言、怕见陌生人,主要就是因为没做好足够的准备,心里没底,怕出丑。

 

所以,当孩子需要在集体活动中发言时,最好跟孩子一起准备下发言稿,然后给孩子当听众,让孩子演练几遍。


如果家里要来客人,也要提前告诉孩子:什么时候来、该怎么称呼、客人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情……这样,孩子有了充足的了解和心理准备,自然不会怯场,对客人也不会有排斥。

 

(2)尊重孩子的爱好,增强孩子的自信


不要只盯着孩子“不爱表达”“害羞”这些缺点,要努力帮孩子建立起其他方面的特长。内向的孩子,往往在不依赖团队配合的活动上很有天赋,比如书法、音乐、绘画等文娱活动,或者羽毛球、游泳等体育活动。

 

孩子在自己的爱好上不断进步后,自信心会慢慢变强,与其他小伙伴交流起来也更有底气。


 


(3)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对孩子多点耐心


家长们总是会进入一个教育误区,当孩子不爱交流,不能很好地融入小集体时,我们总会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这孩子内向、害羞!不合群!

 

孩子本来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但是经常被父母骂为“内向、不合群”后,孩子内心也会对自己充满怀疑和否定:“原来,我是个内向、不合群的孩子呀!”这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是很大的。

 

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接受孩子的性格,给孩子一些亲身的示范,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


我身边的一位妈妈,每次带孩子出去遇见熟人,都不会强迫孩子打招呼,而是自己模仿小孩子的强调说一声“张阿姨好!”“赵叔叔好!”时间一长,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跟着喊“张阿姨好”“赵叔叔好”。

 

小编结语:内向就如同左撇子,既不是病态也不是缺陷,没必要因为大人看着不顺眼就逼迫孩子去改变。接受、鼓励、做榜样,才是对内向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引导!


文章来源:教子有方(ID:jiaoziyoufang)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宝贝胆小内向,

不会与人交往,

这5本绘本帮你打造自信宝宝

▼▼▼


1、《魔法亲亲》

1



小浣熊奇奇不愿离开妈妈去陌生的学校,妈妈告诉他一个“魔法亲亲”的秘密:妈妈在小浣熊的掌心印上一个吻,这样每当小浣熊在学校感到孤独,把掌心轻按在脸颊,妈妈的吻就会温暖他的心。那天小浣熊去上学,他在妈妈的掌心也印下了一个吻,好让妈妈在想他的时候,也可以感受到这魔法亲吻。


育儿启示:

很多孩子不愿意离开妈妈去幼儿园(或其他陌生环境),是因为他们觉得离开妈妈就感受不到妈妈的爱,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不妨像《魔法亲亲》里的浣熊妈妈一样,和孩子之间约定一个”爱的信物”,只要让孩子把这个信物随身携带,孩子就能获得勇气和安全感。




2、《胆小鬼威利》


2


威利是一只善良的小猩猩,一次他出去散步,被一群小混混边打边叫他“胆小鬼威利”,威利讨厌这个外号。晚上,威利在报纸广告上发现了一本能使自己变得强壮的书,于是他就邮购了这本书。再也不想被叫做胆小鬼,威利下决心要变强变壮……


育儿启示:

在这本绘本里,威利他变强壮的决心和行动的毅力,值得每个孩子学习。除此之外,绘本里渗透出来的强身的理念、健康的内在、积极向上的追求、自我的体认……相信无形中会引入孩子的脑海中!




3、《国王的蛋糕》

3



小兔露比是个忙碌的糕点师,每次小老鼠们想帮她,露比总是说:“我自己能行!”有一天,国王向露比订了一个生日蛋糕,露比忙活了很久,终于大功告成了,可小老鼠们却不小心把蛋糕打翻了。后来,露比没有拒绝小老鼠们的帮忙,他们一起动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了一个最大最漂亮也最好吃的蛋糕。


育儿启示:

孩子在学校里,很多游戏都是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在这些团队中,互相确定角色,互相沟通协作,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慢慢增强。也有些孩子,可能还是喜欢自己单干,不太适应团队合作,这就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了。这本书也提示我们,多为孩子创造团队合作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多接触,多玩,多分享,让孩子在实践中体味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4、《阿文的小毯子》


4


一只叫做阿文的小老鼠,无论是走路、吃饭、睡觉,都一定要带着他心爱的小毯子,有小毯子陪着阿文,他心里就很安稳。但是,他慢慢长大上小学了,阿文的妈妈爸爸觉得要改变这样的情况,既不让阿文过分地依赖小毯子,又不能让阿文感觉失去了小毯子,怎么办呢?终于,妈妈爸爸和阿文商量好,把小毯子剪下一块给阿文做了一块手绢,这样,阿文依然可以带着他的“小毯子”,但也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适应学校的生活了。


育儿启示: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孩子无比依恋某一样东西,一个布偶、一个小毛毯或一辆小汽车等等,不论去哪里都随身带着。这些东西对孩子来说不仅是提供安全感的“东西”,更是亲密的“朋友”。

实际上,很多小孩子在特定的阶段都会“移情”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件上,如果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心理发展,强行“纠正”,就会使孩子的敏感期得不到充分满足,甚至会影响到成人后的心理健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的用心的理解,能帮助孩子度过各种敏感期。





5、《大脚丫跳芭蕾》

5



一个叫贝琳达的女孩很喜欢跳芭蕾,而选拔会的评委嫌她的脚太大而拒绝看她的表演。她只好放弃跳舞,找了一份餐厅的工作,她也很喜欢餐厅的老板和客人,可是,她还是常常怀念跳舞。有一天,餐厅里来了一个乐团,在他们美妙的音乐里,贝琳达不知不觉中跳起舞来了。在老板的邀请下,贝琳达开始为餐厅的客人跳舞,她跳得美极了,餐厅的客人越来越多,连大都会芭蕾舞团的指挥都来看她跳舞了,并被她感动了……


育儿启示:

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是希望让所有小孩充满热情的去做他的事,多肯定他并给予支持,不要以既有的刻板印象来框住孩子的学习,也许小孩的天空会因我们的做法而拓展开来!



选择一本适合你和孩子的书吧!


往期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