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孤独
2017-12-14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当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作假,就会变成各种形态的演出,就会让最没有道德的人变成最有道德的人,语言和行为开始分离。
伦理孤独
15:58

 主播  |  白鹿

音频.gif

我们始终相信阅读的力量

10.gif

「 这 是 好 书 共 读 陪 你 共 读 的 第 39 本 书 」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是清明。静坐或冥想有助于找回清明的心。因为不管在身体里面或外面,杂质一定存在,我们没办法让杂质消失,但可以让它沉淀,杂质沉淀之后,就会浮现一种清明的状态,此刻你会觉得头脑变得非常清晰、非常冷静。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伦理孤独。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覆盖原书的第247页到第288页。

【 孤独六讲 


伦理孤独


  道德是预设的范围  


伦理是最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据我观察,也是困扰社会的一个议题。


就文字学上来解释,伦理是一种分类,一种合理的分类。我们把一个人定位在性别、年龄或者不同的族群中,开始有了伦理上的归类,父亲、母亲、丈夫、妻子,都是伦理的归类。甚至男或女,都是一种伦理的归类。


道德对人类的行为,预设了一个范围,范围内属于伦理,范围外的就是乱伦。而在转换的过程中,所有的伦理分类都要重新调整。我相信,人类今天也在面对一个巨大的伦理重新调整的时代。



  必须渡过的难关  


我们谈乱伦,其实里面有很多议题。今天我们可以说都乱伦了,因为我们违反了君臣伦,也推翻了“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的第一伦理。可是,最难过的一关,也是我自己最大的难题——父母的伦理,还是钳制着我们。


儒家文化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意思是在所有的善行中,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孝,而所有的罪恶中以情欲最严重。所以汉代时有察举孝廉制度,乡里间会荐举孝子为官,认为凡是孝顺的人,就一定能当个好官。但是我们看东汉的政治,并没有因为察举制度改革官僚体制,反而有更多懦弱、伪善的官员出现。连带地,孝也变成伪善,是可以表演给别人看的。


但是直到今日,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丧礼上丧家会请“孝女白琴”、“五子哭墓”来帮忙哭。孝在这里变成一种形式,一种表演,一个在本质上很伟大的伦理,已经被扭曲成只具备外在空壳的形式。


在传统的伦理观中,父权是不容背叛的,我们常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这也是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可是这句话如何解释?如果家族中,父亲说他要贿选,你同不同意?如果父亲说要用几亿公款为家族营私,你同不同意?许多政治、企业的家族,就是在“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前提下,最后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包庇犯罪。


道德和法律原本就有很多两难的模糊地带,这是我们在讲伦理孤独时要渡过的难关,这个难关要如何通过,个人应如何斟酌,不会有固定的答案。



  活出自己  


我记得年少时,读到哪吒把肉身还给父母,变成游魂,最后找了与父母不相干的东西作为肉体的寄托,隐约感觉到那是当时的我最想做的背叛,我不希望有血缘,血缘是我巨大的负担和束缚。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原罪,是一辈子还不了的亏欠,就是欠他骨肉,欠他血脉,所以当小说描述到哪吒割肉还父、割骨还母时,会带给读者那么大的震撼。可是,这个角色在过去饱受争议,大家不敢讨论他,因为在“百善孝为先”的前提之下,他是一个孤独的出走者。


这里面还牵涉到一个问题,我们的身体是属于谁的?在我们的文化里,有一个前提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予的,所以连头发都不能随便修剪,否则就是背叛父母。


当这个社会有了孤独的出走者,有了特立独行的思维性,这个伦理的迷障才有可能会解开。



  先个体后伦理  


我相信,伦理本身是有弹性的,如何坚持伦理,又能保持伦理在递变过程中的弹性,是我认为的两难。大概对于伦理的思维,还是要回到绝对的个体,回到百分之零点零一的个体,当个体完成了,伦理才有可能架构起来。


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他们的伦理经历了一次颠覆,比较回到了个体。当然,西方人对“个体”的观念是早于东方,在希腊时代就以个体作为主要的单元。而以个体为主体的伦理,所发展出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不会变成一种固定的制约、倚赖,而是彼此配合和尊重。


现在我们的社会也在做同样的事,保护孩子不受家庭暴力的威胁,可是你会发现,我们的家庭仍在抗拒,认为“这是我们家的事”,最后就私了——伦理就是私了,而不是到公众的部分去讨论。

伦理构成中私的部分,“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这个部分,造成许许多多的问题被掩盖了。例如家庭性暴力,有时候女儿被父亲性侵害,母亲明明知道,却不讲的,她觉得这是“家丑”,而家丑是不能外扬的。她没有孩子是独立个体、是公民的概念,所以会去掩盖事实,构成了伦理徇私的状况。


你如果注意的话,这种现象在我们社会中还是存在,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我没有下结论说我们一定要学习西方人的法治观,也没有说一定要遵守传统的伦理道德,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在这个两难的问题里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伦理也是一种暴力?  


一个渴望伦理大团圆的人,不会让你发现伦理有漏洞。你看传统戏剧,最后总是来个大团圆,而这个团圆会让你感动,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无奈的渴望。


你看《四郎探母》这个戏最后怎么可能大团圆,两国交战,杨四郎(延辉)打败了被俘虏,他隐姓埋名,不告诉别人他有个老妈,还是元帅,也隐瞒他有个妻子四夫人,结果番邦公主看上他武艺双全,将他招为驸马,十五年生了一个儿子,夫妻也很恩爱。这已经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了,一边是母亲,是“百善孝为先”,一边是妻子,也是杀死他的父亲、令他家破人亡的仇人,四郎该如何取舍?


后来,佘太君亲自带兵到边界,四郎有机会见到母亲,只好跟番邦公主坦白。番邦公主才知道原来丈夫是自己的仇家,她威胁要去告诉母后(萧太后)把他杀头,但一说完就哭起来了,到底四郎还是她的丈夫,在伦理的纠缠中,又变成了一个两难的困境。最后番邦公主还是悄悄地帮助四郎,让他见到了母亲。对番邦公主而言,这是冒一个很大的险,因为杨四郎可能一去就不回了。


杨四郎回去之后,跪在母亲面前,哭着忏悔自己十五年来没有尽孝。可是匆匆见一面,他又要赶着回去,佘太君骂他:“难道你不知道天地为大,忠孝当先吗?你还要回去辽邦。”杨四郎在舞台上,哭着说,他怎么会不知道?可是如果他不回去,公主就会被斩头,因为她放走了俘虏。


张爱玲看《薛平贵与王宝钏》就不认同最后大团圆的结局。


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靠野菜维生,薛平贵在外地娶了代战公主,回来还要先试探妻子是不是还记得他,是不是对他忠心?因为十八年的分别,早已认不出对方。薛平贵先假装是朋友,调戏王宝钏,才发现王宝钏住在寒窑里不与人来往,苦苦守候着他。后来代战公主出来,对王宝钏说:“你是大我是小。”两个人要一起服侍薛平贵,这是大团圆的结局。张爱玲在小说里就写,这个结局好恐怖,面对一个美丽、能干又掌兵权的公主,你可以活几天?


你渴望大团圆吗?还是渴望揭发一些看起来不舒服的东西?


大团圆的文化是让我们偶尔陶醉一下,以为自己找到了另一半,可是只要你清醒了,你就知道个体的孤独性不可能被他者替代了。但不要误会这就没有爱了,而是在个体更独立的状态下,他的爱才会更成熟,不会是陶醉,也不会是倚赖。成熟的爱是倚靠不是倚赖,倚靠是在你偶尔疲倦的时候可以靠一下,休息一下,倚赖则是赖着不走了。


当我们可以从健全的个体出发,倚靠不会变成倚赖,倚靠也不会变成一种常态,因为自己是可以独立的,不管对父母、对子女、对情人、对朋友,会产生一种遇到知己的喜悦,而不是盲目的沉醉,如此一来,所建构出来的伦理也会是更健全的。



  打开自己的抽屉  


伦理孤独是当前社会最难走过的一环,也最不容易察觉,一方面是伦理本身有一个最大的掩护——爱,因为爱是无法对抗的,我们可以对抗恨,很难去对抗爱。然而,个体孤独的健全就是要对抗不恰当的爱,将不恰当的爱做理性的分类纾解,才有可能保有孤独的空间。


孤独空间不只是实质的空间,还包括心灵上的空间,即使是面对最亲最亲的人,都应该保有自己孤独的隐私。


要保有自己的心事,即使是夫妻,即使是父母与子女,就像在《因为孤独的缘故》里,中年妇女“我”因为儿子诗承没有告诉她自己认识了一名警察,而且彼此有过一段愉快的相处,也会感到不舒服。可是对儿子而言,这是他生命中重要且美好的部分,他可以把这件事放在心灵的抽屉里,不一定要打开它。


我相信,一个真正完整快乐的人,不需要借助别人的隐私来使自己丰富,他自己就能让生命丰富起来。


期盼每一个人都能在破碎重整的过程中找回自己的伦理孤独。


好了,书友们,美学大师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到今天为止已经带领大家共读结束了。


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蒋勋以一颗柔软心,书写了让我们内心安定的力量。与我们谈了生命个体的孤独与完整。也许很困难,也许还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但你是否愿意一试——做完整的自己。


编辑:小书

书友们记得签到打卡

坚持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好书共读-进阶.jpg
10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

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想要提高看书效率?

加入我们,成为好书共读进阶成员。

每周分享一份思考后写下的200字读书笔记

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The more you read, the more chance


undefined

本期主播:白鹿

仰望未来,拥抱过往。 

一个充满胡思乱想的梦想家,一个追求自由与爱的人民教师。



35
热门随笔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