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放养,是教育应有的自由
500677
2017-02-16


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而这个目标只能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达到

                                                                                                                               ——泰戈尔

-1-

每天下班回家时,我都能听到隔壁邻居阿姨呵斥着小亮做功课的声音,那是种特别沙哑而急躁的声音,仿佛是潮湿阴暗市井里蛮横执行的响雷,让人厌烦却顺耳习惯。

小亮每次放学后,便早早搬了张凳子在天街里写作业。路过的邻里每次看见他勤奋的身影,都会向他投下欣慰的赞许,有的摸摸的他的头,有的还递给他一些糖果。

很多次,隔壁的小孩们放学想找他去踢球,阿姨总是一意孤行地命令他要把作业做完,默写课文后才能去玩。她总是过分紧张他孩子的学习情况,每天像看守一样,一边洗菜做饭,一边督促着他要把什么作业做完,这道题怎么又做错之类的。

有时我也和阿姨聊,说小孩子,没必要管那么严,放学后多出去玩玩放松也好。

而固执的她总是说,你不明白的,我们都是农村人,没学历没本事,这辈子很难再出头了,儿子阿爸都是出去打散工来维持生计,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大了,平时不对他严格一点,日后就很难有出头了。

阿姨每天其实也挺疲惫累的,下班回来要接小亮回家,然后买菜煮饭,同是也要兼顾孩子的学习。晚上我都看见阿姨在街角处那个榕树底下,陪孩子背单词。她坐在摇摆的椅子上,借着晚风乘凉,却掩不住满脸的疲惫,每次没等小亮背完就睡着了。

其实很多父母也是这样,用自我牺牲和所谓的付出,成为了孩子掌管学习生活的主人,一点一滴地试图规划着孩子的人生和纹路。

他们甚至试图用自己成人所面临的竞争世界去让孩子认识竞争的压力,却不知道对于孩子来说,其实真正的竞争是超越自我后的成长。以成人所承受的压力去教化自己的孩子读书的意义,而其实读书的意义不是为了以后能减轻多大的社会压力,而是让我们有选择工作和生活的自由。

像阿亮这样的孩子,在这年少的年纪里就应该有其自由的姿态,就像杜威教授所说,教育即生长。过分地添加成人的思想和圈养式的约束,只是像给植物生长那样添加了无效的催熟剂,熟透了的果实却没有应有的芳香。

-2-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是阿米尔.汗主演的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用喜剧的形式去讽刺了社会上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主人公兰彻一直向朋友灌输的理念是,简单生活,尊从心声,为自己而活。

而这些理念,也让身边的朋友重新认识了自己,并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影片中的法罕是三个大傻之一,他从小理想做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他对动物的细节捕捉把控很有天赋,但是迫于家里的压力而进了工程学校。他父亲很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工程师但他考试特别差,每次回到家都很愧疚自己的父母,还把自己的相机藏起来,压抑着自己对拍照动物的兴趣。

后来,他放弃了面试的机会,在兰彻的帮助下,他父亲表明自己的理想,还得到父亲的认可。

不只是法罕的父母,其实很多父母都是以爱的名义把自己的欲望强加给对方,以自己的价值观评判标准去让孩子选择道路的好与坏,却不懂得自己所谓默默付出其实在只是自我的催眠,甚至扼杀了孩子的兴趣。

尊重每个孩子成长的需要,让孩子的心灵自然地适应这个世界,这是教育里应有的自由。

-3-

与隔壁阿姨相比,我妈妈在学习上从来没有过问过。

小学那时,爸妈都很忙,他们索性就让我住在奶奶家,而且也离学校近。

每次下课后,奶奶都会煮好饭给我吃,而我每次却和小伙伴玩到很晚才回家。奶奶也不会过问我的学习,当然她也不懂作业上那些问题,只是偶尔在成绩出来后哆嗦几句。

那时,对于没有约束的生活,我也不知道那是好还是坏,有时我写作业也会写得马虎,晚上甚至忙着看电视剧而把作业忘了,只是在那些破碎的片段记忆力得到了一份自由的乐趣。

一次,我因为看电视剧晚了,忘记了写作文,后来班主任发现后,在当着全班人狠狠地点了我名字,批评了我,那时我特别的委屈,真正感受都没有交作业后,受人责备时那种心跳因惭愧加快,脸庞耳朵赤红的感觉。

后来,我问妈妈,为啥你从来不管我做作业,不然那天就不会忘记交作业了。她只是说了句,有些时候,告诉你不交作业是不好的,其实没有意义的,但当你真正有那么一次不交作业了,被责备,经受着那种很委屈的感觉后,你才会知道做作业的重要性。我不过问你,其实我更多的希望你能亲自去经历一些,去懂得一些成长。


-4-

高三那年,有一个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我通过了市内的初赛,晋级全国的复赛。

那时正值高三复习紧张的时期,很多学霸们都放下了竞赛,专心投入高三的复习了,他们就像有计划的士兵那样,小心翼翼地规划着自己的时间,不紧懈怠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步都走得那么的精打细算。

抽时间去准备竞赛,还是把时间专心投入高三复习,那是我一个很艰难的抉择。

在那个年纪里,很容易被少有的肯定冲昏了自己的头脑,过了初赛,就像头脑发热那样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在别人复习的时间里,自己可以竞争到为高考加分的机会。于是,我和父母们说,我要去参加比赛,而且未来一个月要抽时间去竞赛做题。

对于年少无知的自己,可能会觉得这是一场冒险,就一场自己证明自己的洗礼,但在别人眼中这也是一场无法预估的危险,因为失败了就意味着利用一个月不复习的时间去准备是徒劳无功的。

但对于我的坚持,父母们没有反抗。他们只是早早就帮我准备坐火车的行李,多次叮嘱我考试不要太紧张,太多压力,那些絮语低沉而温柔,仿佛是寒雨季节里湿淋淋,却让人一颤毛茸茸的感觉。

后来,我穿着蓝色的校服,坐上了去武汉的火车。车上,透过车窗我看着随着车速远去的铁轨,两条银黑色的铁轨在砂砾里一直凝聚成雾里的一点,感觉它遥远冰冷,却又动摇着我的坚持。

但最后,我连复赛第一场笔试就被狠狠地刷下来了。那些湖北黄冈学霸们纸笔飞扬的声音简直如无数嘲讽的声音充斥着我的耳朵。

我输了,而且输得一塌涂地。我像受伤的野兽早早就踏上火车回来了,静静等待着老师同学们的嘲笑。

回家后,本以为父母会狠狠地批我一顿,说狂热的自己浪费时间去准备这些没有意义的东西。但一打开们,没有过多的责备,他们还是和往常一样,一起在厨房讨论今晚的菜式,讨论谁煮饭谁炒菜。

妈妈从厨房走出来,围裙里湿透了,身上还沾了几片切鱼片剩下来的鱼鳞,说了句:饭快好了。

他们没有用人情世故的语气去判断我这次的得失,也没有用结果的得失去嘲讽自己的能力不足,只是依然用习以惯常的一餐饭去迎接我这次的失利。

对于父母,我非常感谢他们一直很尊重我每次的选择,也很理解我每次考试的失利,无论高三的专业选择,还是毕业工作的去往,他们都是放养式地让我去选择,去尝试,他们常常都说,你所选择的每一步,只要你认为是对的,就尽管去尝试,即使失败了,那叫成长,倘若成功了,那叫幸运。

每次考试失利,其实对于孩子,他们对自由的渴望的,过多的责备和过多的窘迫的紧张都会让他们不自由,而顺应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让他们在经历中真正感受到成长应该承担的责任。

-5-

前段时间,我看完了日本电影《垫底辣妹》。

第一感觉是感动,但更多的是心疼,就像主人公加耶说:

我很讨厌因为我的外表和成绩,而评价我未来是怎样的人。

其实,每个人的未来是未知的,而潜能也无法估量,以孩子现有的认知去判断未来的潜力,是对他们认知水平的约束。

幸好加耶后来遇到了一个坪田老师,那个改变她一生的人。

当第一次考试,加耶考了0分,坪田老师第一时间不是责备,而是觉得她很厉害,虽然每道题都做错了,但回答却很有创意。

当他发现加耶历史题完全不懂,坪田老师没有说她笨,而是让她看历史漫画书。

坪田老师知道加耶虽然是高中生,但是知识水平却停留在四年级水平,他没有过分约束加耶的学习程度,而是理解和尊重她的认知水平,从她现有认知的水平帮助她不断进步。

每个人的知识水平是不同的,而教育的目的绝不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知识水平一样的人,而是让每个人真正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对于现实社会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她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我们拼命学习如何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样清洗伤口;你一头裁下去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痛,怎么获得心灵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是的,在课堂的教育里,真的很少去教我们如何保持心灵的自由,如何去热爱这个自由而又互相尊重的世界。而放养的教育,恰恰填补了这片空白,让他们自然地接受每一场雨的洗礼,让他们懂得每次跌倒都有其经历的意义。

尊重孩子成长的需求和他们对自由的渴望,懂得放养他们成长的姿态,去理解那个年纪里他们所承受的压力,这才是教育里应有的自由。

作者信息:午时风,青葱白纸专栏作者,学习管理小达人,三线城市青年教师,写生活的点滴,专注心智的成长,个人公众号:午时暖风(wushifeng12)


进入圈子
|相关推荐
|讨论区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