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蟋蟀来到纽约时代广场
当蟋蟀来到纽约时代广场
2016-05-16 17:19:42 阅读 5614



一天晚上,奥尔登坐地铁回家,经过时代广场时,他突然听到一只蟋蟀的鸣叫……正是这只蟋蟀的鸣唱,唤起了赛尔登对于故乡康涅狄格州乡村生活的怀念与向往。几分钟后,一个故事雏形便在他脑海里出现了。


这只蟋蟀叫柴斯特,他的名字足以证明他是一只具有较高音乐天赋的蟋蟀。因为这名字是柴可夫斯基与李斯特两位音乐家名字的组合。他生活在康涅狄克州乡下,因为贪吃而不小心被挤入野餐盒中,意外地被人带到纽约时代广场的地铁车站。



他很快结识了两个“纽约佬”——住在地铁站下水道的塔克老鼠和哈里猫。后来,一个名叫马利欧的小男孩发现了蟋蟀,决心给他一个家。于是,马利欧把柴斯特当作宝贝收留在了自家报亭里。


柴斯特、塔克和哈里经常在夜里聚会,他们甚至在报亭里举行小小的宴会。哈里是个音乐迷,常偷偷打开收音机听音乐,受到感染,柴斯特也跟着收音机学习演奏人类的音乐。


柴斯特真是一个音乐天才,不管是什么乐曲,只要听一遍就能非常准确地演奏,技巧十分高超。一天,三个好朋友在音乐中得意忘形,终于惹出大祸——引起了一场小小的火灾,令马利欧一家损失惨重! 


火灾的第二天,正当怒气冲冲的妈妈准备将蟋蟀赶走时,柴斯特无意中奏响了一曲意大利民歌,这正是妈妈最爱听的那首《重归苏莲托》。柴斯特演奏了一曲又一曲,爸爸、妈妈和马利欧被深深地打动了。他们觉得在美妙的音乐中,生活显得那么美好,充满希望! 


一只蟋蟀居然是一个音乐天才——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整个纽约市都为这个小音乐家倾倒。各大报刊、杂志竞相报道,每天上午和傍晚,大家涌到这个小报亭来听蟋蟀的个人音乐会。柴斯特为了帮助马利欧一家,倾尽全力,征服了所有的观众。报亭的生意也因此而日益兴隆。



可是,成名之后的柴斯特变得越来越忧郁了。他深深地怀念故乡,怀念在大自然里发自内心快乐地歌唱。他决心告别眼前这一切,回到宁静的故乡田园。在一个周末黄昏中,柴斯特举行了告别音乐会。


演出时,地铁车站上挤满了下班回家的乘客和准备出游度周末的男男女女,他们都停下来听柴斯特的演奏。那真是一个动人的场面:“交通停顿了。公共汽车,小汽车,步行的男男女女,一切都停下来了。最奇怪的是,谁也没有意见。


就这一次,在纽约最繁忙的心脏地带,人人心满意足,不向前移动,几乎连呼吸都停住了。在歌声飘荡萦回的那几分钟里,时代广场像黄昏时候的草地一样安静。阳光流进来,照在人们身上。微风吹拂着他们,仿佛吹拂着深深的茂密的草丛。” 


人人都喜欢时代广场,尤其是游客——尽管在批评者看来,这里充斥着俗气的建筑和俗气的广告牌,却是游客心目中最美国的地方


”一幢幢高楼大厦好像一座座明亮的高山,直耸入夜空中。虽然这么晚了,霓虹灯依然闪亮耀眼。各式各样的红、黄、蓝、绿灯光,一齐映照在它(时代广场)身上,空气里充满了人来车往的嘈杂声。这情景就好像时代广场是个大贝壳,各样的颜色和声音就像波浪,一波波地涌进了贝壳里。一阵心悸让柴斯特不禁闭上了眼睛。对于一个到目前为止,向来靠柳树高度来度量事物,用潺潺的溪水声来评价周围声音的蟋蟀而言,这幅景象未免太可怕,也太艳丽了一点儿。”



在童话《时代广场的蟋蟀》中,作家乔治·塞尔登描述了来自康涅狄格州乡下的蟋蟀柴斯特第一次来到纽约时代广场的震撼。这部作品出版于1961年,那时正是美国广告业的黄金时代(也就是电视剧《广告狂人》所反映的时代),而被视为“世界的十字路口”的纽约时代广场,自然是万众瞩目的展示舞台——它是纽约市内唯一由规划法令规定,要求业主“必须”悬挂广告牌的地区。

因此也有人说,时代广场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广告吸引游客的旅游景点。而每年12月31日在此举行的新年跨年活动,因为历史最悠久——始于1907年、规模最大——超过百万人参与,被很多人列入“一生必做的N件事”清单。上海发生跨年活动踩踏事件,立即有不少人分享时代广场举办跨年活动的管理经验。新浪财经旧金山站的段皎宇认为,“借助百年以来的经验和传统,纽约时代广场的庆典从来都是喜乐祥和,堪称世界经典”。


在《时代广场的蟋蟀》中,塔克老鼠问初见时代广场备受震撼的柴斯特:“你喜欢吗?”柴斯特支支吾吾地应道:“嗯,这……这实在非常了不得!”被这里的霓虹灯迷花眼后,其实柴斯特惦记的还是那颗在康涅狄格州乡下常常看到的星星。如果说纽约是一座充满现代奇观的露天剧院,时代广场就是这座剧院最闪亮的舞台——但舞台只适合遥望,它不属于任何人。



时代广场的蟋蟀


往期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