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如此的刻骨铭心
恨,如此的刻骨铭心
2016-04-28 16:45:50 阅读 4490



有这样一个人么,他对你微笑,帮助你,可是你却觉得他可恨。希望他消失掉?


       

明明应该是爱到极致的朋友,却是恨到了极致?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


       

那么,在我死之前,杀了你。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在你死了以后,我再继续恨你。


       

恨得那么单纯,那么不加修饰。只因为我恨你,这就是动机,就足以推动我做任何事。



 


       

东野圭吾用《恶意》告诉你,并不是所有的犯罪都需要堂而皇之的动机,只要一个感情就够了。我爱你,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我恨你,也足够我做任何事。人性就是这样的简单,理由只是因为你爱得还不够深,恨得还不够狠!


       

推理小说的主要元素中,最吸引读者眼球、受关注程度最高的,莫过于凶手意外性及手法意外性,who和how永远是阅读过程中吊人胃口的关键核心。而动机多数时候扮演的是从旁陪衬或者锦上添花的角色,或为财为利,或为情为仇,又或者纯粹心理变态,总不过如此几类,既难出新,可供发挥的空间亦很有限。



动机隐晦而出人意表的小说并不在少数,但隐藏愈深的动机,在作品篇幅中的地位往往越需要不起眼,方能逃过读者那挑剔精细的眼睛。是以将why至于who和how之上,完全把动机推理作为小说第一要素的作品,便少之又少。东野圭吾的《恶意》堪称个中翘楚。在凶手落网、案件本应划上句号之处,帷幕才真正揭开,诡谲的魔方才真正开始转动,而包藏用心的细节早已在不经意间悄然埋下。


       

当一切所谓强硬的动机都像泡沫一样陷落下来,正是另外一些平静里积蓄的力量脱颖而出的时候。这股扭曲到极致的恶意一直在平静的叙述下积蓄着,绕了一圈又一圈,到最后真相大白的那一刻,一个简单的案件升华到了探讨人性罪恶面的课题上。没错,野野口的确是杀日高的凶手。



恶意2.jpg



本来一个冠冕堂皇又华丽的动机,暗藏了凶手费尽心机的骇人恶意。其实在命案前每个人心底都会问,究竟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一定要致人于死地呢。而看到结尾,让人背脊放凉的不只是凶手真正的恶意,而是不寒而栗地自问,谁又没有过这样的恶意?


       

正如封面上说:《白夜行》中的爱情极度炽烈,令人粉身碎骨;《恶意》中的怨恨则无比深沉,令人万劫不复。


       

令人刻骨铭心的,往往不是爱,而是恨。





恶意


往期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