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美食地图
张爱玲的美食地图
2016-10-27 09:17:09 阅读 1062


食1.jpg


一直以来,张爱玲的敏感有点捉摸不定。她也可以把气味分层,如果回忆有气味,她说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惆怅,像忘却了的忧愁。”


那时候报刊上谈吃的文字很多,也从来不嫌多。她也不必多说关于食法各种的门道,只是隐约中记起一些关于吃食的缘由。


她把思乡看成是“怀乡症”,与之相往是童年的回忆,想起也会馋涎欲滴。这样一来,美食家的讲究美文也像是给海外游子观赏,盛筵难再的景象被她成为画饼充饥之感。


1.webp.jpg


有一次她姑姑想吃“粘粘转”,是从前田上来人带来的青色的麦粒,还没熟。张爱玲是不太分清五谷的,只联想到"青禾",姑姑的话根本没听清楚,“只听见下在一锅滚水里,满锅的小绿点子团团急转——因此叫"粘粘(拈拈?年年?)转",吃起来有一股清香。”


在她小时候,从田上带来的只有大麦面子,暗黄色的面粉,大概干焙过的,用滚水加糖调成稠糊,有一种焦香,远胜桂格麦片。藕粉不能比,只宜病中吃。之后,大麦面子她也再没见过。


能让她惊喜得叫出声来的食物,是她第一次看见大张的紫菜,打开来约有三尺见方,一幅脆薄细致的深紫的纸,有点发亮,像有大波纹暗花的丝绸,微有折痕。甚至觉得这是是中国人的杰作之一,人体也有益,又是最简便的速食。


2.webp.jpg


在天津时,年纪还小,她也常吃鸭舌小罗卜汤,学会了咬住鸭舌头根上的一只小扁骨头,往外一抽抽出来,像拔鞋拔。后来她嗔怪地形容,“与豆大的鸭脑子比起来,鸭子真是长舌妇,怪不得它们人矮声高,"咖咖咖咖"叫得那么响。”汤里的鸭舌头淡白色,非常清腴嫩滑。可是到了上海之后,也就没见过这样的菜。


不过,她也有买错东西的时候。在香港街头买了一只俄国黑面包,“至少是他们自己的东西,总错不了。”回去后发现陈得其硬如铁,像块大圆石头,切都切不动。


3.webp.jpg


让她想起《笑林广记》里(是煮石疗饥的苦行僧?)"烧也烧不烂,煮也煮不烂,急得小和尚一头汗。"好容易剖开了,里面有一根五六寸长的淡黄色直头发,显然是一名青壮年斯拉夫男子手制,验明正身无误,不过已经桔逾淮而为枳了。


住在上海的常德公寓,她家隔壁是战时天津新搬来的起士林咖啡馆,每天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觉的警报,一股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有长风万里之热,而又是最软性的闹钟,无如闹得不是时候,白吵醒了人,像恼人春色一样使人没奈何。有了这位"芳"邻,实在是一种骚扰。


4.webp.jpg


只要说起点心,张爱玲当然是内行。周瘦鹃去看望她,一下子被下午茶的阵容惊呆,“茶是牛酪红茶,点心是甜咸俱备的西点,十分精美,连茶杯与碟箸也都是十分精美的。”就连胡兰成也说她,“每天必吃点心,她调养自己像只红嘴绿鹦哥。”


她对于点心的热爱,实在是超过绿主食。谈到中餐,张爱玲便算不上是行家,去舅舅家吃饭,记得的只有一道炒苋菜。“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


5.webp.jpg


到最后,她最想念的,居然是香肠卷。“其实并没有香肠,不过是一只酥皮小筒塞肉。”她去多伦多,在橱窗里看到,一时冲动买了四只,去报关的时候,把浸透油的纸袋子放在海关柜台上,报关员一脸的不愿意。


这是她在加拿大买的唯一的东西。不过回来吃了还是失望,因为手艺比不上从前上海飞达咖啡馆的名厨。


6.webp.jpg


但其实,真正对于吃,张爱玲自嘲和老年人一样,“喜欢吃甜的烂的,一切脆爽爽口的,如腌菜、酱萝卜、蛤蟆酥,都不喜欢,瓜子也不会嗑,细致些的菜如鱼虾完全不会吃。”


挑剔和冷清算得上是吃食中不可规避的秉性,因为好似有了这两点,食物也会变得失望。


来源 / 读享(haodacuture)

参考资料 / 张爱玲《谈吃与画饼充饥》

文字/ Mirror  插图 / 网络 编辑 / 蓝雪

--------------------


民国太太的厨房




往期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