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很严肃,妈妈爱唠叨,孩子很可怜,看看好方法
515055
2017-03-07

1.jpg

文/桐阳妈

上周五带二娃乘坐地铁,看到这么一幕。


一个小女孩,在上地铁的时候,把手伸到嘴巴里,添了一下。上车后,开始被妈妈训斥:跟你说多少遍了,手摸了地铁脏,你还往嘴巴放,一点也记不住。爸爸一副严肃的面孔,盛气凌人,别管她,下车不要他。


女孩在地铁上特别可怜,也许是因为自己有俩娃,很少训斥孩子。也许是因为在地铁上,孩子在成人当中很矮小,很无助。也许是因为咨询中遇到很多这样的案例。


我当时眼睛湿润了。和那位妈妈说,让孩子先坐下。那天地铁快到终点站了,人不是特别多。孩子爸爸和妈妈坐下,唯独让孩子站着。结果地铁启动,孩子摔倒了。妈妈才让孩子坐。还不停的说记住了吗?承认错误不。孩子说记住了,妈妈还要我吗?你再这样就不要你了。


二女儿问:“妈妈,姐姐为什么哭?阿姨为什么说姐姐?”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我说:“姐姐把手放到嘴巴里。”二女儿说,这样会生病。


为了缓和气氛,我主动和这位妈妈聊起来。我问?小姐姐多大了。孩子妈妈回答,4岁半了,一点也不听话,经常生气。


我说,你可以和孩子好好说话,让孩子看到后果,孩子就记住了。把手放到嘴巴里,会生病,生病了会吃药。这样孩子就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了。


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爸爸很严肃,没有笑脸,妈妈爱唠叨,孩子在受虐。孩子犯错了,父母训斥,甚至惩罚。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孩子把事情转移到情绪对抗上。恰恰忽略当下事情的后果。所以,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好的处理方式是父母情绪平和,不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承担父母的情绪,就会感受到父母的恨,而不是爱。让发生的事情和后果联系在一起,孩子感受不到情绪,就会知道做这件事,会有那些影响,而不是暂时认错讨好妈妈,过了这一关再说。


比如,孩子拿着棍子玩,父母一般会说快点放下,多危险。有些孩子一会还会拿着玩。而是应该具体告诉孩子危险在什么地方。拿着棍子,如果不小心,戳到眼睛上,会看不见东西,也看不到妈妈。这样孩子自然知道棍子的危险性。


比如,孩子不收拾玩具。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可以帮你收拾,但是玩具具体放在什么地方或者丢掉我有决定权。你下次玩的时候,找不到,别怪我。孩子知道不收拾,下次可能玩不了。


比如,孩子做作业慢,父母很多时候会催促。简单办法就是定时,在同一段时间内,妈妈干妈妈的事情,孩子干孩子的事情,时间到了,看谁先完成,没完成的要洗碗。作业做的慢,还要附加干活,这也是提高孩子效率的方法。


比如,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定闹钟,时间到了让孩子自己负责起床,起床是孩子的事。不起床,妈妈不再喊,迟到了,让孩子承担后果,这样几次后,孩子就知道起床是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如果父母每天催促,反正不起也有人叫。虽然被催很多遍,但是不用担心晚了。相信孩子天生都是积极向上的,孩子都希望自己不落后,父母放手,就是信任。


把每件事的后果联系到一起,这比训斥,比惩罚强的多。孩子感受不到权威,感受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感受到的是父母爱。


桐阳妈:微信公众号:tongyangma2016。

有两个可爱的女儿。2005开始研究心理学和亲子教育,擅长育儿,婚姻问题,婆媳矛盾

进入圈子
|相关推荐
|讨论区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