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凌晨惨死宿舍,凶手是同班同学,孩子的情商怎样培养(一)
453310
2017-03-29



文/桐阳妈

前几天看了一篇新闻:尖子生凌晨惨死宿舍,凶手是同班同学,非常心痛。

3月3日凌晨,住在濮阳一高3号楼334寝室的彭程(化名)被一声尖叫惊醒。他看了眼表,3点50分。一个黑影站在门口,借着楼道里照进来的灯光,彭程认出他是同寝室的李松。李松扭头朝彭程的方向看了一眼,跑了出去,锁上了门。

寝室8位同学,当晚都在。同学们举着手电筒下床查看,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睡在靠近门口下铺的卢天川满床是血,卢天川闭着眼,双唇颤抖,发不出声音,最后死亡。杀害他的是同宿舍同学李松。

群里有妈妈问,孩子的情商到底怎样培养,上一些情商课程管用吗?

我认为孩子的情商培养在平时。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互动方式才是决定孩子情商的关键因素。

接下来我会分享系列情商文章。

第一部分:情绪疏通。

孩子的人际关系交往,矛盾的产生,最后导致恶化,极端方式自杀或者杀人。说到底发生这一切问题,是因为沉浸在情绪里,沉浸在恨意里,不能够冷静,失去了理智思维。在冷静思维里,所有人都知道杀人抵命,违反法律。

先说说婴儿为什么哭闹,脾气大?

这是因为在大脑中,与情绪最有关系的区域是杏仁核,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杏仁核的反应是比较强烈的。

小孩子生存能力比较差,不会自我控制,所以,需要通过强烈的情绪反应,来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获得生存能力。

随着孩子年龄的生长,杏仁核的反应会越来越慢,孩子通过和父母的互动,学习了一些经验,了解了父母对他的方式,不会那么强烈的情绪反应。

另外,大脑前额叶的区域,是发育比较慢的脑区,和控制情绪有关系。脑区发育的快慢不同,决定了同龄孩子的差异,年龄不同对情绪的表现不同。

所以,小孩经常会闹脾气,其实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前额叶发展比较慢,导致不能很好地调节情绪。

了解了孩子的发育,就能够知道孩子出生后的表达方式:满足就高兴,不满足就哭闹。

情绪疏通第一步:允许孩子有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

不要去定义情绪的好坏,对抗情绪。有情绪很正常,情绪只是表达内在的需求没被满足。

孩子哭,接纳孩子哭。情绪自然的表达,反而能够促进前额叶健康发展。

同理情绪之后,再去寻找哭闹背后的原因,是饿了,还是不舒服了等等,找到原因去满足。这样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爱和理解。有一种踏实的依赖安全感。孩子内在不会形成孤独感和无助感的体验。

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哭,孩子多次哭闹,对孩子没反应,或者给孩子焦虑烦躁不安的面孔。那么就会给孩子传递自己不够好,自我没有存在价值的。孩子体验到绝望和被抛弃的感受。

这就是很多人成年后,任何一点小事情总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没有价值。

所以,孩子的情商培养最重要的一点:首先允许孩子情绪表达,接纳孩子情绪。对于婴儿来说,哭闹是唯一的表达不舒服的感受。

传统文化认为哭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孩子哭,家长会烦躁不安,通过一些方式阻止孩子哭。

比如,我观察到的一些处理方法:

再闹,给我试试看!再哭不要你了。家长通过严惩、恐吓和威胁话语,不但不会让孩子表达情绪,反而扼杀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用贿赂、哄劝的方式,阻止孩子哭,不哭,就给你买玩具,不哭就带你吃好吃的。剥夺了孩子真实的情绪体验,让孩子学会了情绪勒索。

用比较的方式,你这孩子怎么这么难带,你看别的小朋友谁和你一样啊。这种表达方式损伤了孩子的人格。

当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长会通过打地的方式来安抚孩子。这种做法是把自己的情绪归咎外界的环境。一旦归咎外在,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失去从错误中学习的经验,容易养成敏感的性格,也容易怪罪别人。

情绪疏通第二步:表达情绪,分析情绪,疏通情绪。

内在的情绪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只有被分析,被疏通。哭解决不了问题,但是通过哭泣,内在的情绪是流通的,不压抑的。情绪释放了,才有能力解决问题。

孩子不会表达情绪的阶段,父母要替孩子表达。

比如,3岁之前的孩子,语言还不完善,对自己的情绪和发生的事情,还不能够完整的表达。这个时候父母替孩子说出发生的事情,替孩子把内在的感受表达出来。

大女儿3岁之前,我经常替孩子表达她的感受。孩子不超过2分钟情绪就会消失,又玩别的。娃爸经常也和别人说,孩子省心。

不过后来,娃爸有些焦虑,说他的担心:你比孩子还了解她自己。你都替她说了,孩子语言发展会不会受到阻碍,自己以后啥也不表达了,怎么锻炼语言呢?

我和娃爸沟通,孩子遇到情绪的时候,次数非常少,这个时候语言不完善,表达不清楚。孩子内在会着急,会发泄,如果妈妈不去替孩子表达和理解。在原来的情绪基础上又叠加了,妈妈怎么看不见我的事情,怎么不理解我呢。孩子就是活在当下,着急父母不理解。

原来事情的情绪的体验,或者有挫折体验,或者有一些困难,转移到新的情绪里边。没有得到处理,情绪就会卡在那里,下次遇到问题还会出现。

所以,在娃小的时候,一定要把事情定义在局部。处理当下发生的事情,当下的情绪。

大女儿1岁多学吃饭的时候,勺子放不到嘴里,孩子着急发脾气,就会把稀饭倒一饭桌,并且把勺子和碗都摔到地上。爷爷立马说教:怎么能这样呢,这是不对的。我和爷爷说:您吃您的,我来处理。

我微笑着和孩子说:宝宝想吃饭,然后放不到嘴里,有些着急了,是不是?孩子立马感受到理解,停止发脾气。这就是替孩子把遇到的挫折表达出来。

妈妈给你捡起来,洗一下,下次吃不到的时候,放到饭桌边上。然后我教给孩子怎样拿勺子,这样是不是能吃到?陪孩子吃完。

家里有老人,父母能够允许孩子有情绪,还替孩子表达,老人肯定会不接纳这种方式。但是我们别忘了,孩子是你生的,孩子怎么养是父母的责任。

生大女儿的时候,我已经学习了6年。但是,老人才不会相信你的能力,他们只相信自己的经验。爷爷看到孩子这种行为,我不但没有说教,而且这么温柔对待孩子。就和我说,孩子把东西摔了,你不说不骂,将来还不得反天,肯定会把孩子惯坏。

我和爷爷沟通,啥方法咱们试一试,你有你的经验,我有我的方法,没有对错,就是看那种更好。我不怕麻烦,无非就是收拾。给孩子一个月的时间,看看还摔不摔。反正也不让爷爷忙活,爷爷也不再管了。

这样持续了6天,孩子勺子会用了,吃饭也利索了,再也不摔碗和勺子了。

二女儿也有过这样的阶段,大女儿天天给她收拾。大女儿还经常问我,她小时后也这样。我回答也是摔碗。反正不锈钢碗,你们也摔不坏。

穿鞋穿不上发脾气,拼玩具拼不好发脾气等等。我都允许孩子有情绪,然后帮助处理情绪,俩娃在小区出名的乖巧。就是因为妈妈的接纳和理解。

娃3岁后,语言能力跟的上,就可以让孩子把发生的事情表达出来,也可以把感受表达出来。表达的过程就是情绪疏通的过程。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并不能够形容具体的感受,只有高兴和生气。那么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具体一点是悲伤,恐惧,愤怒,喜悦。

昨天晚上,大女儿和二女儿发生冲突。妹妹用手打了姐姐,姐姐哭了。我过来之后问俩娃发生什么事了。

大女儿:妹妹打了我两下,很疼。

我:妹妹打你,你的感受是什么?

大女儿:生气,愤怒。

我:妈妈理解你的愤怒,那你打算怎么办?

大女儿:我再也不理她了,不和她玩了。

我抱了大女儿一下,她情绪缓解。她说自己看书,不搭理妹妹。

二女儿不到3岁,刚才为什么打姐姐?

二女儿:姐姐先抢我的企鹅。

我:姐姐抢你的企鹅,让你很悲伤。

二女儿:恩。

我抱着二女儿:打姐姐,姐姐不理你了。你还想和姐姐玩吗?

二女儿:想玩。

我:那怎么办呢?

二女儿走到姐姐跟前:姐姐对不起,我以后不打你了。

不到10分钟,俩娃又在一起玩了。看见俩娃的情绪,同理每个娃的感受,孩子的感受被理解了,情绪就会缓解。情绪没了,自然就在一起玩了。

如果我这样处理:你怎么可以打姐姐呢?把姐姐打哭了。这个时候就会忽略二女儿玩具被抢的难过感受。如果我告诉姐姐,妹妹小,又打不疼,这会忽略大女儿生气的感受。或者把俩娃都批评一下,这又转移到妈妈的批评下,俩娃的感受都没看见。

所以,分开去同理每个孩子的感受。让她们各自表达出来。这样内在的情绪不会卡,是流通的,变成就事论事,对人格没有任何伤害。

情绪疏通第三步:培养孩子正确的情绪观。

情绪只是内在身体产生的,没有好坏,自己的情绪自己负责。有情绪要学会释放情绪,对内不压抑,对外不攻击。

很多人认为情绪是由事件产生的,外在的触发。积极心理学定义:情绪是由自己内在看法产生的。改变内在认知模式,就会改变看法,改变看法就会改变情绪。

比如,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同时考了50分,对于别人家的孩子可能是安慰,没事慢慢来。对于自己家的孩子可能就会焦虑,着急,甚至产生愤怒和责怪。

为什么同样的分数,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呢?因为内在对自己的孩子有期望,因为孩子没符合期望,产生了失望,从而引起焦虑。

父母改变认知,孩子考不好,也没关系。成长需要过程,肯定背后有原因,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如果能够这样想,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情绪。

对于孩子处理也是一样,情绪不是靠控制,而是靠理解和疏通,疏通情绪了,内在想通了,不较劲,不内耗,就会想办法积极解决,静心出智慧。有了智慧,自然会提高情商。

接下来分享:

第二部分:沉浸在情绪里做那些练习,可以缓解?

第三部分:怎样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善情绪?

第四部分:怎么让孩子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第五部分:怎样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性格?

第六部分:怎样培养孩子去理解他人?

桐阳妈:两个女儿,微信公众号:tongyangma2016。2005开始研究心理学和亲子教育,擅长育儿,婚姻问题,婆媳矛盾。

进入圈子
|相关推荐
|讨论区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