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2017-12-25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互联网时代,拼的不再是知识的数量、获取知识的速度,而拼的是你的认知的深度。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15:04

 主播  |  白杨

音频.gif

1.gif

「 这 是 好 书 共 读 陪 你 共 读 的 第 41 本 书 」


20170115185331_mndTs.thumb.700_0.png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惑:要学的太多,不知道从何下手,或者读了很多书,下了很大功夫,非常努力但却看不到进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这本书能帮你解决这个难题。

接下来的10天,我们将带领大家共读成甲所著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这是一本讲述学习方法的书。它告诉我们,知识和知识是不一样的,应该把80%的时间花在20%威力最大的知识上,那些知识被称为“临界知识”。本书讲述了学习临界知识的思维方式和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将极大提升你的学习和认知效率。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覆盖原书的第8页到第22页。

【 好好学习 】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

学习层次上不去?


既然认知效率这么重要,那么首先我们先从一个普遍的难题入手:为什么大多数人的认知效率极低,学习层次上不去?关于这个问题,让我们先看一个典型的案例。


2015年突然冒出来一个营销公众号,叫作“李叫兽”。你就算没关注这个公众号,多半也看到过他的文章,比如《为什么你会写自嗨型文案?》《做市场的人,不一定知道什么才是“市场”》《为什么你有十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等等。这些文章在朋友圈传播极广,分分钟10W+。


如果只是传播广也就罢了,可他的每篇文章还都很有深度,很多做了多年营销的从业人员也在认真研读。如果只是传播广、有深度也就罢了,最让人吃惊的是,作者是个90后!


我第一次看到的李叫兽出品的文章是《为什么你会写自嗨型文案?》。当时看了这篇文章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小马宋的文章咋没火?因为此前小马宋讲过同一个原理,他用的不是“自嗨型文案”这个措辞,而是更有视觉冲击力的一个词:“镶金边的狗屎”。为什么讲同一个概念,李叫售的文章会更火爆?我就查了一下作者的背景。结果我发现,李叫兽,本名李靖,2010年才参加高考,考入武汉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014年大学毕业。你也知道,大学本科学习的市场营销知识,多数人毕业后是没法直接运用到工作中的,可是李叫兽2015年就开始给营销工作多年的“老司机”指路了。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你想想,同样是混营销圈的达人,小马宋老师也挺有名了,可是小马宋老师是70后啊,而且人家是从报纸开始到4A(美国广告代理协会)广告公司一路干过来的。小马宋老师比咱牛,那是应该的;可是刚毕业的90后就比咱厉害,和谁讲理去呢?

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我们关心为什么李叫兽能够快速成功,倒不如问一个更加普遍的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为什么那些在营销行业工作了十来年的“老司机”,会说一个90后的专业文章好呢?问题出在哪里呢?


在我看来,问题不是我们不够努力,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我们的努力有一个重大的误区。我们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什么是“技术效率”?什么是“认知效率”?


让我们先看看,李叫兽的文章究竟讲了什么。以《为什么你会写自嗨型文案?》为例。文章定义了两种类型的文案:X型与Y型。


李叫兽认为,X型文案是指把本来平实无华的表达写得更加有修辞,用词对称,词汇高级。比如把“工作辛苦,不如去旅行”这个简单的表达写成“乐享生活,畅意人生”。而Y型文案不一样,其文案往往并不华丽,有时甚至只不过是简单地描绘出用户心中的情境。比如,同样表达“工作辛苦,不如去旅行”,Y型文案会写成: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李叫兽这篇文章结语处告诉我们:

有些人写文案是为了感动自己,而优秀的文案是感动用户。


看完文章,很多人疯了:“哇!说得太棒了!”“太深刻了。”李叫兽在他的年终总结里还专门引用过一个用户对这篇文章的评论:“振聋发聩!!此文对品牌和广告业的典型意义几乎是里程碑式的,值得一读再读,接着反复读!!!”


用户评价如此高,当然是因为大家从中受益了。不过这个问题真的是里程碑式的,第一次被李叫兽发现的吗?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此前有无数人讨论过。比如在奥美创始人奥格威的经典著作《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奥格威就说过:“不要用最高级形容词、一般化字眼和陈词滥调。讲事实,但要把事实讲得引人入胜。”


再比如,另一个广告界达人克劳德·霍普金斯也说过:“高雅的文字对广告是明显的不利因素。精雕细刻的笔法也如此。它们喧宾夺主地把对广告主题的注意力攫走了。”70年前的声音,换个说法,放在今天仍然是微信公众号的10W+。


事实上,任何一个广告/文案从业人员都知道洞察与言之有物是最


最基本的入门准则。但是,我们看到李叫兽的文章,仍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为什么?


想一想,下面我列举的概念你是不是都知道?市场均衡、用户视角、看不见的手、认知偏差、复利效应、边际成本、规模效应……

然后呢?你每天的工作生活里是只有看到它们时才能想起它们,还是你遇到问题时它们就会主动出来?如果你真的明白用户视角,那么对于李叫兽、奥格威和霍普金斯说的,你就都不会觉得意外—他们只是在印证一个你知道的道理罢了。


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知道的,只是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


老鼠赛道和快车道

我们买来专业经典著作,报名参加培训,参加行业沙龙,向经理学习业务知识,给客户分析专业知识,掌握了PowerPoint2016的最新功能。我们努力学会了越来越多的业务套路,对我们的工作越来越驾轻就熟,但也有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涌入:我们需要继续看新的书籍、新的文章,学习新的软件、新的套路。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遇到每个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知识。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会发现,很多看似全新的问题,其实只不过是狡猾的旧问题换了一身装扮再次出现而已,就像自嗨型文案只是换了一个说法的基本道理而已。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因为我们掉进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而这,让我们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在老鼠赛道中,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可是其实是在原地打转。


要想从老鼠赛道中跳出来,我们就要努力提升认知效率;而要提升认知效率,就要找到撬动效能的杠杆点——临界知识。


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我们要做的是花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关键问题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时间花在各种知识上。


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是我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个概念,这一概念胎于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或者应该说,芒格提到的普世智慧都属于临界知识,但是有些不那么“普世”,但仍然能够在一个专业或者较为广泛的领域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同样具有临界效应。因此,我将这些规律一并纳入“临界知识”的关注范围中。


探索到知识管理底层规律这一层次上时,我们对学习的理解就慢慢不一样了。过去我们认为,学习主要是输入和消化的过程:我们通过阅读更多的书籍,参加更多的课程和培训,让自己增加更多的输入。而当我们理解了底层规律在知识管理体系中的价值后,学习就变成了一个生长和创造的过程:知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彼此联系、相互接触,甚至在一次次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新的启发和认识。知识开始了自己的生长!


在我看来,只有让自己对学习的理解达到这个层面,才能真正在学海无涯中找到一叶扁舟。在这个层次上,我常常讲,对于学习这件事情,自己是最好的老师。理解了底层规律,自己就是一个炼丹炉:外部输入的东西,经过加工形成全新而又熟悉的认知;而反过来,这种认知又进一步增进你对外部输入的理解,甚至可能会超出作者本身的认知来看问题。


可是,现在人们的学习大都集中在第一个层次,有一部分人达到了第二个层次。而在第三个层次上,至少我身边认识的人中,真正融会贯通、把底层规律用到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屈指可数。学习改变底层认知,对每个人都有巨大意义和价值。

编辑:小书

书友们记得签到打卡

坚持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好书共读-进阶.jpg
01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

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想要提高看书效率?

加入我们,成为好书共读进阶成员。

每周分享一份思考后写下的200字读书笔记

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The more you read, the more chance


本期主播

白杨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简介:资深媒体人、国家一级播音员、配音师,电台主播。

公众微信:baiyangjianggushi

个人微信:baiyangzhuchi



60
热门随笔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