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场到家乡
2018-03-26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
从战场到家乡
18:47

 编辑  |  飞扬的尘

播  |  沈小树

音频.gif

9.gif

「 这 是 好 书 共 读 陪 你 共 读 的 第 48 本 书 」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新版好书共共读已上线 

 点击【订阅】本书 

 即可接收本书最新更新的文章推送 


在襄城,言秋凰用计诱杀了和田,于私,是为亡女仁桢报仇;于公,是助力抗日。从天津出走的卢文笙又是以怎样的方式生活着?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从战场到家乡。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20分钟,覆盖原书的第 373页到第407页。


  

从战场到家乡

           

01


文笙与战友们,在这个深秋的黄昏,与鬼子狭路相逢。


侦查员报告,发现日军数辆军车,直奔杨楼而来。附近几个县的日军,调动频繁,有合围迹象。宜从速向西转移。韩主任与营长罗维中商议,大敌压境,退无可退,唯有部署正面迎击。同时报告团部,请求增援。


九团增援的部队,在曙光的掩护下,悄然行进。村外的日军,蠢蠢欲动。然而,营里唯一一台通讯设备,却在这时出现了故障,抢修未果。


韩主任下到壕沟里,说,弟兄们,天亮了,恐怕一场硬仗,还要靠我们自己了。

    

他走到文笙面前,蹲下身,给他整理了一下衣领。终于也有些动情,语带哽咽:“都要活着突围。”


浦生问:主任,团里的部队,赶不过来了?


主任说:应该已经在两公里外。但是,这里山势太险。如果无法确定我们的具体方位,贸然入山,四面都是鬼子,极可能会中了埋伏,进入包围圈。


他叹一口气:壮士断臂,是兵家之道。如今与其连累团部,倒不如自救。只是就算先杀了出去,老百姓也是要遭殃。


文笙站起身,问道,如果能够让外面的同志确定我们的方位,里外有了接应,突围就有底气了。


主任点点头,他回身一指,叹道,这东西不争气,信怕是送不出去。


文笙沉吟,说:主任,你要是信得过,我倒有个办法,不妨试一试。


他伸出手指,行的是强劲的东南风。几个小伙子,找来村里的竹筐,劈成篾子。按照文笙要求的形状,在火上细细地烤。又找来糊窗户的棉纸。文笙打好了糨糊,醒着。心中默念着龙师傅教给的口诀,用棉线一道一地道将竹篾捆扎起来。粗糙的篾子带着芒刺,扎了他的指头。一阵钻心,血珠渗了出来。


他的手并没有停,只两袋烟的功夫,三只锅底风筝的骨架便扎好了。


浦生在旁边叹道,想不到你还有这一手。文笙没有说话,只是将棉纸覆盖到骨架上,刷着糨糊,细细地、一点一点地黏好。又向着火,借着热力转动着风筝的边缘。时而放在嘴唇边上触一触,终于说,成了。

    

上好了线,他将风筝停在自己的手背上,略略举高。风筝如一只巨大的白蝶,微微翕动翅膀。文笙只默然立着,似乎在等待什么。忽然一抖腕,撒出手去。那风筝先是迟疑似的,平平飞了一程,忽然如得了命令,昂然跃起。“好风凭借力”,扶摇直上,浮动在还算净朗的天空中。 文笙舒了一口气,原本挺立的身体,也有些松弛。他牵过风筝线,让浦生拉住。

     

自己又举起另一只风筝。这一只,似乎放得轻松了许多。他望一望天上,两只风筝飞舞间,彼此追赶,有了许多的活气。韩主任走过来,从他手中接过风筝线,说,还有一只,看你的了。 这时,忽然起了大的风。风筝刚飞上天去,便是一个翻身,而后俯仰不止。线被吹成了一个兜儿,风筝便不停地打着旋。文笙将右手拢住随风刮弯的线,向后一绷劲儿,转身又做了个带手。眼看要掉下来的风筝,竟又是一个翻身,直冲云霄。待它停稳了,文笙才腾出手,擦去额头上的薄汗。

    

文笙说:“主任,我下头的动作,劳您和浦生跟我做。我们的时间不多了,鬼子发现就来不及了。” 他便急急地将线扯三下,又缓缓地扯三下,又急急地三下。韩主任与浦生照着做。三只风筝整整齐齐,在天空里一字排开,时疾时徐地顿挫,与其说像舞蹈,不如说是在列兵。

     

“穆尔斯电码。”韩主任恍然道。

     

“什么?”浦生还未醒过来。

     

韩主任说:“三短,三长,又三短。这是穆尔斯电码的求救信号。文笙,你是哪里学来的。 ”

    

文笙道:“以前在教会医院里,一个师娘教给我的。没想到,居然在这里用上了,希望有人看得见又看得懂。 ”他们一遍遍重复着手中的动作。 曙光之中,远远而迅速地升起一颗星。光色炽烈,晃了他们的眼睛。然后,又是一颗。

   

“ 信号弹。”有战友喊起来。

  

 韩主任说:“增援部队看到我们的风筝了。文笙,他们看到我们了。” 韩主任对弟兄们挥一下手:“兄弟们,挺住,准备突围。”



02


文笙在一个小雪之夜,写好了那封家书。他说服自己,只是为了报平安。他克制了许多表达思念的话,只是说,自己一切都很好,“必有凯旋之日”。他没有写上寄信地址。

    

待听到紧急通知,要他过去一趟,他没有多想。 他走到团部的大门口, 团长亲自开了门。他走进去,先看见韩主任默默地抽着烟,并不见笑容。背对着他的,是个佝偻着身体的老人。老人听到他的声音,转过身体。文笙心里一惊。 是郁掌柜。

   

郁掌柜看见他,二话没说,对着他,“扑通”一声跪下来:“少爷,总算寻到了你。”    

     

文笙愣在原地,这时才赶忙走过去,要扶起他来。 郁掌柜拗着一股劲儿,并不肯起来。


文笙好说歹说,突然间也急了,索性也跪在了冰凉的地上。


郁掌柜紧紧执着他的手,说:少爷,你应承我一句,跟我回去吧。

     

文笙终于打断了郁掌柜。他说,老掌柜,我不回去。 说完,夺门而出。


县城东南的小酒馆里,郁掌柜和文笙相对坐着。


老掌柜说:爷,韩长官着你送我。他怕也看出,依这把年纪,便没有下一回了。


文笙眼睛里动一动,仍未说话。

   

老掌柜说,人都会老。人老了,便不济事了。我会老,你娘也会……


他哽咽一下:不说了,自古忠孝难两全。卢家有幸,倒出了个血性汉子。


跟身的小伙子便递上一壶酒。老掌柜说,罢了,如今咱爷俩儿喝下这杯家乡酒,就此别过。


他倒上满满一杯,一饮而尽,冲文笙亮了杯底。给文笙也倒上。文笙也未犹豫,就灌下了喉咙。一时间烈火烧燎般,只觉入肠入腑。


渐渐,他觉得眼皮有些沉重,努力抬起头,看见郁掌柜的面目,竟迷离起来,模糊不清了。


郁掌柜神色平静,看文笙些微挣扎了一下,趴倒在了桌案上。他叫小伙子将文笙架起来,搀扶到暗处。这才舒一口气,远望薄暮中的城门,轻声道:“少爷,对不住了。我郁某不能辱了使命。”



03


文笙回来的时候,昭如正执着一炷香,念念有词。

     

她盯着这青年,看了半晌。当她终于辨认出是文笙,手里的香落到了地上……


云嫂说,太太,我是寻思着,要说在这家里,若能有啥留住了笙哥儿,怕是赶他走也赶不动。


昭如摇摇头:要能留得住,我们这两年,还用翻江倒海地寻他吗?


云嫂呵呵地乐了:咱该给他说门亲了。


昭如一听,眼睛也亮了,恍然道:我也真是个胡涂娘,一向把他当孩子。可不是?属虎,如今也真不小了。咱姐俩儿得寻个好人家的姑娘,配得上我儿的。


这时的文笙,自是不知道母亲与云嫂的合计。他只晓得家里对他是一百万个不放心。


这日,母亲来到文笙房,把数张相片一一排在他的书桌上。她问道:你舅舅寄了你这两年拍的照片来,你且看看哪张好些。


他看看母亲蜡白的脸,此时是生动的,有些期待。就指着那张西装的相片,说这张好。


昭如笑了,说:我也觉得这张好。人又斯文,又洋气。

    

母亲拿着照片便走了,并没有多说些什么。 隔了些日子,昭如又来,手上又是一沓相片。身后跟着奶娘云嫂。云昭如不说话,笑盈盈地,将相片排开,摆在他书桌上。 文笙看,全都是年轻女子的相,他一个都不认得。


云嫂问:哥儿,这些姑娘,八字都与你很合。家世也好,你看看,可有合意的。


文笙没说话,把目光投向昭如。昭如说:娘也算是个开明人,你且看这里头,可有好的。若有,你们两个就自己慢慢处。若没有,就再想办法。


文笙沉默了很久,忽然说:娘,你莫不是怕我会离开家吧。

    

卢文笙与赵斯仪,在大年初十见了面。两家人,趁着过年的喜庆,在“聚鸿德”吃了饭。 卢家又在“容声”大舞台订了个包厢,晚上去看叶蕙荃的《独木关》。


看完戏是黄昏时分,文笙按照昭如的吩咐,陪斯仪去逛百货公司。走到了公司门口,斯仪说:卢文笙,你走吧。


文笙以为自己听错了,只望向她。斯仪说:你是个孝顺的人。你不喜欢我,不需要委屈自己。

    

这以后,昭如自命是开明的母亲,便经常要文笙“上街”去。 文笙着了魔似的,往“容声”跑。


他心里头,自然有期待。他知道,那个女孩是个戏痴。照例是一个人,偶尔带着个女仆,坐在并不起眼的位置上。有时寻找她,变成了一种趣味。并未因为重复而淡化,反而日益浓烈。这于他淡和的性格本不很合。但是,他看着她,觉得一切是情有可原,水到渠成。


这一日,他跟着散场的人群往外走,心里有些怅然。外面天阴沉沉的,下着微雨,凛凛地打在脸上,人倒舒服了些。


他没有叫人力车。走到路口,人流似乎被阻塞住。他引了颈子看看,说是又封锁了。

   

这时,他觉得有只手,扯一下他的袖子。他回过头,一看,心停跳了一下。 是那女孩儿!她脸上并没有许多表情,只是说,跟我走。


他跟着她,走了几步,在一家鞋店门口一转,拐进一条窄巷;走了一会儿,又是一转,是另一条更为曲折的巷弄。七弯八绕,简直是走迷宫一般。待出来了,竟豁然开朗。


文笙见她将辫梢绾一下,忽悠便扔到脑后。眼睛望着他,有三分笑意。

   

文笙的目光不禁躲闪一下,说,小姓卢,卢文笙。敢问小姐……


女孩儿看出他的窘,大大方方地说,冯仁桢。

    

三个字如同一级台阶,文笙神色落了地。他轻轻地说,今日在这遇见冯小姐,是卢某之幸。 女孩儿重又抬起头,看着他的眼睛,说:我在等你。


两天后,冯家收到了一封信。

    

里面是两枚庚帖,一帧背面画着一丛筱竹。字迹娟秀,上面写着文笙的名字与生辰,以及父母的名字。 一帧正面还空着,背面寥寥数笔,绘着一株秀木。看着柔弱,但姿态虬然。 信封的落款写着:卢孟氏,昭如。



觉得文章有益

不妨点赞鼓励

也可分享给身边的书友


09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

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想要提高看书效率?

加入我们,成为好书共读进阶成员。

每周分享思考后写下的200字读书笔记

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好书共读-进阶.jpg

38
北鸢
作者:葛亮
热门随笔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