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行吗?
4607101
2017-03-22

1_副本.jpg  

第二章 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行吗?

      
   一位“在家上学”孩子的母亲“纠结与选择”


  
 如今,孩子“在家上学”,是一部分的家长作为某种教育理想的追求,教育孩子的模式,在中华大地是“风生水起”般迅速壮大起来,于是,“在家上学”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
  
  据2013年8月26日的《南方日报》报道,中国有“1.8万学生选择了‘在家上学’”,占全国适龄学生极少数,调查显示,这批“在家上学”的学生中超过六成为4-10岁的低龄儿童,而他们“逃离”学校的原因多为“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
  据2017年3月21日的《北京晚报》报道,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中国“在家上学”研究课题主负责人王佳佳博士,在“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发布会”上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如今中国密切关注并有意尝试让孩子“在家上学”的人数大概是5万人,真正实践“在家上学”的学生总数大概是6000人。(“在家上学”看上去很美?  2017年3月21日的《北京晚报》) 
 
然而,就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教育部明确对“在家上学”叫停。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并且“高度关注接受‘私塾’‘读经班’等社会培训机构教育的学生”。这是国家首次明确叫停“在家上学”。(教育部: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义务教育 2017年2月23日《新京报》)
 实际上,教育部对“在家上学”喊不的初衷,应该是无可厚非的,如果“在家上学”被大众化,浪费了社会教育资源不说,一旦教育孩子失败,耽误的可能就是孩子的一生,会留下很多社会隐患问题,我们也不能以“法无禁止皆可为”大张旗鼓的提倡孩子“在家上学”教育。
 那么,你认为该不该叫停“在家上学”?
 我们知道,教育毕竟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的重任的“工程”单靠家庭很难完成。
 孩子“在家上学”,首先,不具备学校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等优势,其次,如果孩子在单独接受文化知识与文字信息的话,那是错误的教育理念;再就是,孩子在家上学没有和其他孩子交流的平台,孩子的社交能力也令人担忧;不过,有人认为,由于学校教育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教育的“灌输式”,再如“择校”、“拼爹”、“走后门”、“校园霸凌”等诸多恶性竞争因素,在家上学可以避免此类问题,且能因材施教,使孩子成长个性化;同时,现在,有人说“宁愿让孩子做自己的试验品,也不做学校的牺牲品”,有让孩子“在家上学”视死如归的感觉,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与认识,没有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意思。
 孩子的教育,应该“把人放到人中间去陶冶”,为什么,因为,一个孩子,没有群体,单一的人际关系,很难让孩子有健康、全面的个性发展,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在家上学孩子”高度的注意。

  “在家上学”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它将学校教育的部分职能移植到家庭中进行。
  既然如此,那么,现在,当务之急的是,我们应该研究孩子为什么在家上学?
  如何让孩子在家上学,孩子在家上学学什么?
  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行吗?
  说道“孩子‘在家上学’行吗”这句话的时候,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问的问题,下面是一个“在家上学”的母亲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实践的过程中,我把这位母亲的《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行吗》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写出来,仅供“在家上学”的家长参考————
 
    《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行吗》
    ——一位“在家上学”母亲的纠结与选择
 “成人必先立德,成才必先立志”、“教之道,德为先”——这句话在我将近20年的教之过程中,是深有体会。
  作为一个母亲,从小家来说,我有义务和责任为家庭培养一个承父业兴家族,博大、远见、睿智、心底善良的儿子;从大的方面来说,为社会培养一个有用的人才。
 20年来,我从教子的一穷二白成为经验丰富的母亲,真的应该感谢我的儿子,他使我在教子的长征路上,随着他的成长而慢慢成长。
  为什么说我的教子过程是一条长征路?
  因为儿子的求学路是一条因他之才施之以教的立新求异之路,儿子的成长之路是一条独上寒山之路。在这样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上,儿子超越了同龄人所能承受的压力、思考了同龄人所没有思考的人生与未来。
  为什么说儿子的求学路是因材施教的立新求异之路呢?
  从我儿子的求学过程可以给出答案:
  4岁入小学一年级,5个月退学回家,在家上学,15岁入初三参加中考,其分数为547,考入市一高;15岁开始游历学习,东到过上海,西到西安,南到海口,北到黑龙江,酷爱国学,《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周易》等从读到解再到感悟,诗词也可以把玩三四,自幼学武,对于周易玄学也有着强烈的兴趣。
    18岁,参加高考。这期间孩子正在与我着手写教育方面的书,目前已经写出60多万字。
     不过,孩子这样一条求学路,他可以把历史借鉴到生活,他可以把中庸之道和无为之道结合起来用于自己的学习与处事;但是,孩子成长之路却是一条独上寒山之路! 
  为什么说儿子的成长之路是一条独上寒山之路?
  请看——       

  1.孩子为什么“在家上学”?
  当初,儿子4岁的时候,在家学到的知识已经达到小学2年级的水平,当时教子也是处在摸索过程,为了孩子上学不吃力,通过关系,让他从小学一年级入班开始。不曾想,入学5个月,临近期末考试,我简单的考试了他一下,不曾想,他把以前学的也忘了,放学回家两只小手变成了黑爪。
  当时自己也是年轻气盛,没问理由就把儿子打了,上学了,因该越学越多,为什么没学到东西以前的也忘了,就连卫生也不讲了。我们生活在农村,条件差理解,但孩子一天天这样学校教育我很想不通。
  后来了解情况才知道,孩子上课时班上人多,老师把她的孩子带到学校,又带到自己的班上,老师为了让她孩子听话,就让孩子坐在课台旁边吃东西,教室里的孩子们看着她孩子吃东西,眼馋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他还能听进入什么话?毕竟这些都是5-6岁的孩子呀。放学了老师让谁的座位谁打扫,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把地上擦干净。
    尽管孩子的期末 考试成绩学校第二,考虑再三,决定把孩子接回了家,进行在家上学教育;回想当时孩子哭闹着不愿离开学校的情景,现在都心酸,有时感觉对儿子是一种亏欠,现在想起来我就非常难过。
   在家学习,成了儿子生活的全部,早上出去随大人练太极,白天在家或书店,有时也到外面和人聊天,回来总是捡一些废品,从5岁开始他所捡到的废品一直存着成为他后来初三时的生活费。有时我忙于幼儿园的工作,就把他放到离家不远的新华书店里,这里成了他的游乐场,他什么都看,只要他喜欢,但我必须做的是去接他时得把他想要的书买回家。既然如此,那么 ,孩子在家上学行吗? 

  2.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行吗?
  孩子在家上学行吗?
  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问的问题,在家上学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它将学校教育的部分职能移植到家庭中进行。
  现在,想起来,我们夫妻都是不负责任的父母,所以,现在决定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父母,你们一定需要谨慎。
  教育毕竟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的重任的“工程”单靠家庭很难完成。孩子在家学习,如果单独接受文化知识与文字信息的话,那是错误的教育理念,应该“把人放到人中间去陶冶”,为什么,因为,一个孩子,没有群体,单一的人际关系,很难让孩子有健康、全面的个性发展,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在家上学孩子”高度的注意。
  小孩子应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丰富多彩的刺激,形成完整的个性。作为父母必须意识到,孩子最终要为自己的生活、为未来社会的要求而学习。
  在家上学并非适合所有的人,时间的安排,孩子不听话时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期望值是否合理等,要为了孩子作出巨大的承担和付出。如果只注重对孩子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略孩子的品格培养,将来孩子会面临人际关系上很大的问题。
  不过,近年来,“在家上学”的模式风生水起,并且支持者颇多,他们认为这些孩子比起普通学校毕业的孩子,更加理智、冷静、自制力强,因为他们的父母都是从小有计划地培养。一般“让孩子在家上学”的成功家庭都具备了三个特征:首先,父母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规划的;其次,夫妻双方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一致,不能出现不和谐的局面;最后,这些家庭的爸爸都是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果断决定的人。
  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行吗?
  孩子孩子“在家上学”还是行的,不过,“在家上学”夫妻双方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应该是一致的,但是,我们最后还是选择了让孩子进入学校这个教育的大环境,那么,孩子回到学校能够适应学校的生活吗?孩子为什么又到学校上学?     
                   
  3.孩子为什么又到学校上学?
  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罗素认为:孩子不是夫妻或者一个家庭的私产。“真正的公正教育只有在其他儿童聚集之处,方能施行。”“不幸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应当尽其所能,为孩子寻求伴侣;如果没有其他办法可想,即使以经常离家外出为代价亦无妨。”一个形单影只的孩子必定是生气沉沉的,或是自私的——也许二者依次展现。循规蹈矩的独生子女叫人看了伤心,不守规矩的则令人讨厌。在小家庭盛行的今天,这种情况就成为较之过去时代更为严重的问题。这是大力倡导开办保育学校的原因之一。
  这些话说得非常好!
  再加上我们顶不住了朋友亲戚的劝说,虽然自己心里也知道儿子对于人际交往这一块是能合群,善交往的,因为在家期间,他随父亲去过很多地方,让他去感受武术之乡的好风气,理解练武的重要性。他父亲一直从事儿童厌学的心里辅导,很多时候都会让他各省的家长孩子交流。   
   但想到锻炼孩子的守时,团队意识以及参战中考的严酷和激烈,2008年,也是在他的要求下从初二后学期的最后一个月进班学习,成绩很好,初三被编入快班备战中考。        
   河南是全国的高考大省,中考也是一样。 
   2009年7月孩子的中考考试分数为547分。 
   能考入市一高,那是多少孩子和家长的愿望,可是,孩子却没有上高中 ,说实话,当时儿子放弃就读市 一高,我有一百个不愿意,我真的不希望因为错误的决定让儿子前途黯然。
    但儿子的依然决然让我们夫妻也开始为他赌一把,所以,很多时候,我对人说起都会称,儿子是我的老师,因为他教会了我怎么去做母亲?怎么去教孩子?我的孩子为什么不上高中? 
      

  4.孩子为什么不上高中?
  说道“孩子为什么没有上高中”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是非常的惭愧,不过,最后,我还是“服从”他的意愿——
  他说他是男子汉,他知道了自己的责任。两年前,他的堂弟厌学在家,吸烟、喝酒、拿父母的钱,离家出走。当我把孩子带到我们家后,儿子担付起对弟弟的教育,他的励志话:身教大于言教。在他的带动教育下,我小侄重返校园暑假打工,不但有自己的目标了,他们也成了好兄弟。 
  放弃上高中的儿子,在以后的几年中,开始了他人生学习和人生经验的积淀。他酷爱国学,《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周易》等从读到解再到感悟,诗词也可以把玩三四,自幼学武,对于周易玄学也有着强烈的兴趣。
放弃上高中的儿子——        
  在没有进入学校学习。
  在没有看过任何高中课本。
  在没有做过有关的高考试卷。
  却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了高考。
  高考,这个被称是12年寒窗苦读的最终检验“战场”,被看成“毕其功于一役”战斗,是人生之拐点;而他却以这样的方式面对了。那“战前”的“倒计时”,不仅促使“士兵”心情紧张,输氧,还促使“士兵”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他面对的是没有看过高考有关的内容,依然笑然面对。                 
  高考,众所周知,高考是7分实力,3分心态的人生测试转折点,多少人因为七分心态而败落,而孩子,却是0分实力,10分心态,还从容不迫的前去考场考试。
  高考,他的成绩,是理想的,被一所大学录取,但是,他没有上学,为什么?为什么需要游学? 

   5.孩子为什么需要游学?
   由于,孩子在学习《弟子规》的时候,看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句话时,想自己在18岁以后,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于是,他开始了游学——     
  在他的游励求学之路上,他打过短工,做过家教,帮助过很多厌学孩子重新拿起书本,重捡自己的自信。在这条成长道路上,他耐住了孤独,把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了乐此不疲的游戏。他可以和成年人谈论学科知识。也可以和同龄人谈理想谈学习。他走的是一条寒山路,但他带给周围人的却是山花的幽香。
   今天,在我们许多家长为孩子的学习寻求好的方法,好的理念,好的老师同时,不惜为孩子傾囊相出。但是作为母亲,没有去观察感悟,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孩子的未来适合走他自己的什么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因材施教”。
  可是,现在,我们的部分学生——
  他们为什么由父母昔日掌上明珠,变成眼中的泪珠?
  他们为什么由父母昔日的心肝宝贝,变成心中的烦恼?
  他们为什么由父母昔日的心头肉,变成心头刺?
  他们为什么成功“逃课、厌学、说谎、追星、染发、抽烟、喝酒、打架、上网”的代名词?
  他们为什么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沉迷于此,任凭生自己、养自己的亲生父母千呼万唤,却面不改色、心不跳、头不抬、眼不眨、目无一切、毫无反应,一条路走到黑呢?
  是呀?那些与学习毫不沾边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为什么成为这些“问题孩子”的心灵归属?
  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成了父母永远的心疼——
  面对这样的儿女家长们欲哭无泪、欲罢不能、瞠目结舌、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面对此情此景,无可奈何地家长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于是,父母们发出了心中的久违的呐喊:为什么爱得越深、管得越严,却不能唤醒儿女?反而越唤越远?
  为什么自己一天天抱大的小皇帝、小公主突然变得面目可憎、如凶神恶煞般那样厉害呢?   
  这是为什么?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母亲教育和保护孩子真的是义不容辞!!
  所以,今天我把这位母亲的教子经验写出来,希望让和她当初一样晕懂和迷茫的母亲借鉴。
  这些皆于我这个家庭教育的践行者,20多年来,我与无数个“厌学”、“逃学”的所谓“差生”沟通,与众多的“网游网瘾”、“偷钱”、“离家出走”的所谓“问题孩子”交流,深深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痛苦。
  这些年来,每当我接到一个这样的电话,心中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纠结: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我们的孩子以后怎么办?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教育者没有按照“成人必先立德,成才必先立志”按照教之道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育者,没有让孩子到大自然的“田园”里去“游学”的缘故!
   正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的专家黄震所说,教育要回归,首先要回归自然,只有大自然是符合孩子的天性的,他可以跟儿子一起在冬天玩冰,在玩的过程中跟孩子交流,冰在什么时候可以变成水,什么时候变成气体,他让太太辞了工作,孩子休学在家上学。黄震说“我一直要给孩子减负,可效果不明显。我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温和成长,不希望高压。”(您会让孩子在家上学吗?2013年08月29日搜狐教育)      
   据2013年1月4日的《信息时报》报道,湖北省武汉市7对父母选择放弃现有的教育体系,带着孩子远离城市,到乡下一所废弃的小学里,自己教他们诵经读典、练习书法。
   这一做法被网友称为是中国的“桃花源式教育”,于是,再度引起社会对“让孩子‘在家上学’到底好不好”的争论?
   那么,孩子到底“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

请看——

第三章 孩子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


《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目录

第一章 何谓孩子“在家上学”?

第二章 孩子“在家上学”行吗?

第三章 孩子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

第四章 孩子“在家上学”:利大于弊吗?

第五章 孩子“在家上学”:是美丽的童话吗?

第六章 孩子“在家上学”: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第七章 孩子“在家上学”:教与学理念是什么?

第八章 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第九章 孩子“在家上学”:学籍问题如何解决?

第十章 孩子“在家上学”:教育之路在何方?


 【注《 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系列博文 “中国教育在线在家上学看上去是否真的很美?’教育人博客 http://www.edu.cn/html/blog/zjsx/”专题  【田园泥土香教育】 于2014-4-3 23:08  首发 于 中国教育人博客 】


(【田园泥土香教育】温馨提醒:本博作品为【原创】,且未经许可,任何“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媒体、公众号与报刊杂志”等平台,不得转载与使用“田园泥土香教育”博客里面的博文,网站转载须付费,应与【田园泥土香教育】签订《网络版权作品转载授权》,取得授权后方可使用;网站与博客擅自转载与使用【田园泥土香教育】博文,就是侵权,侵权必究;网站与博客转载 联系 QQ 837966260 手机 13526448726 13733916593;我们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谢谢您的合作。) 


 【注 本文为“田园泥土香教育”原创;“田园泥土香教育”是从事“学前教育”、“母亲教育”、“家庭教育”、“国学教育”、“解放差生”教育;孩子“极度厌学”教育、孩子“过度上网教育”教育、孩子“在家上学”教育与“补心+补苦=补课”教育咨询等;并且致力于对于孩子的“厌学、撒谎、乱花钱、痴迷网络”等问题的解决与不良习惯教育咨询。更多的教育资料,请进入《田园泥土香教育》http://www.tyntx.icoc.cc/(鼠标复制以后,点击“打开链接”,就可以看到《田园泥土香教育》更多的教育博文)网站咨询。】




进入圈子
|相关推荐
|讨论区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