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375961
2017-04-11

1.jpg


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第八章 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这些年来,每一个人在谈到教育这个的话题时,感觉非常的沉重,特别是孩子门双休日与节假日从一个“培训班”赶到另一个“培训班”,在“学习”的路上疲于奔命,家长乐此不疲!又互相攀比,生怕自己的孩“输在起跑线上”,在“培优”、“考级”、“择校”、“学途”的路上,“捡到”一块社会的“敲门砖”:大学毕业证。

于是,教育成了“拼体力”、“拼智力”、“拼爹”的马拉松“教育工程”。

可是,这样辛辛苦苦“拼”教育结果,往往换来的却是一张不管用的学历,还要回炉上技校!!

这是什么教育吗?

这是“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的灌输式教育!!

现在,人们已经相当清楚,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会让一个民族输掉未来!

教育应该怎样呢?

正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的专家黄震所说,教育要回归,首先要回归自然,只有大自然是符合孩子的天性的,他可以跟儿子一起在冬天玩冰,在玩的过程中跟孩子交流,冰在什么时候可以变成水,什么时候变成气体,他让太太辞了工作,孩子休学在家上学。黄震说“我一直要给孩子减负,可效果不明显。我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温和成长,不希望高压。”(您会让孩子在家上学吗?2013年08月29日搜狐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家长为了保护孩子的快乐童年,为了孩子的和谐成长,试图逃脱学校教育体制,另辟蹊径来实施孩子的教育。其中的一条路,就是创办中国式的“在家上学”学校。

于是,孩子“在家上学”应运而生!

“在家上学”是否能够医治教育的伤痕?

“在家上学”真能跳离议论纷纷的“体制教育”吗?

现在,有人说“宁愿让孩子做自己的试验品,也不做学校的牺牲品”,有让孩子“在家上学”视死如归的感觉,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与认识,没有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意思。

我们拭目以待的是——孩子脱离学校教育,进入“在家上学”模式,究竟能走多远?

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1.为何孩子“在家上学”要随时进入学校?

为什么说孩子“在家上学”,要随时进入学校?

“在家上学”的实质,其实就是受教育的一种个性化教育选择,选择教育,你选择公办学校与私立学校一样,本属于受教育者选择权,受教育者如果适合公办学校,可以选择公办学校,如果觉得私立学校更适合自己,则选择私立学校,如果认为学校教育都不适合,则选择在家上学。

其实,孩子上学的“选择”,并不存在互相否定的关系,不是你选择私立学校,就去否定公办学校的问题;不是选择“在家上学”,就否定“学校教育”的问题;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为孩子的教育所用!


下面,我们看一个“在家上学”与随时进入“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成功例子——

1996年8月,说来人们也许不相信,15岁的李路珂在湖南最有名的中学——长沙一中高中毕业,以湖南“高考女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但从小学到大学,她除这次高考外,却从未拿过“第一”。“女儿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但她却是最棒的。她得不得第一,我们不在乎,但我们相信我们的教育会成功,也相信我们的女儿会成才。”李路珂的爸爸妈妈自豪地说。

李路珂的“路”与众不同:三次休学“在家上学”,在父亲的指导下在家自学;两次跳级,15岁以657分的高分考进清华大学建筑系。20岁就直读博士,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博士之一。

李路珂为什么会有三次休学“在家上学”?

李路珂6岁读小学一年级时,已经在父母的指导下轻松地学完了小学6年的全部课程,可老师说她作业不合“规矩”,说她学习也不“冒尖”。父母听了不禁大吃一惊,但当他们对女儿的品行和学业进行了一番认真考核之后,又释然了。父母便让女儿休学在家自学。随后,他们决定让女儿跳级,而且连跳3级,直接读四年级。此时,老师仍然认为,李路珂成绩“不冒尖”,作业还是不合“规矩”。由于学习不出类拔萃少有表扬,一些同学便把一个很有褒奖色彩的词用得有了讽刺意味:“李路珂,跳级生!”(《超越课堂》黄晋 李永生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01)

李路珂,她是当年湖南省年龄最小的考生之一,却坐上了湖南省高考龙虎榜的“头把交椅”,而且,明白底细的人还知道,李路珂从小学到高中,只在学校读了6年半的书!于是,有人说李路珂是“神童”。“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现在的孩子,智力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李路珂天赋并不高,关键是家长实施的教育比较科学。她的妈妈梁修裴并没有把女儿看作“神童”。

那么,李路珂成功的奥秘究竟在哪儿呢?

其父母说:“最大的奥秘就是先把母语学好。”

我不敢说每一位看了《超越课堂》的家长都会赞同李永生这种让孩子不停“在家上学”做法,去效仿李永生。

但事实上,李永生后来所带的学生,也的的确确像他的女儿一样成功地走上了“在家上学”式的“休学+跳级”学习捷径。或许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小给孩子形成一种学习自律性和成才的空间。我更欣赏的是李永生那种超前的教育思想,在家长们普遍追求孩子考试高分时,他拿着女儿只考了27分的化学成绩却说“我的女儿分数不高,但整个人是最棒的”。


李路珂“在家上学”的成功,与随时进入“学校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另外,把“在家上学”作为一种选择而不是与学校教育对立,也可让“在家上学”更为理性。当前,一些选择在家上学的家庭以及从事在家上学的机构认为,凡是目前学校教育做的,“在家上学”都不要做,却要对学校教育嗤之以鼻。


2.为何孩子“在家上学”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为什么说“在家上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因为孩子在“在家上学”,是不可能替代现有学校教育体制的。

在我认识的孩子“在家上学”家庭中,要么就是全盘认在家上学,要么全盘否认学校教育。

而我一般建议两者结合,这是我从自己的经验中体会出来的,孩子要想更好的“在家上学”,一定要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2009年4月份一个家长咨询我关于他家10岁孩子在家上学的问题,在家又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偷懒。

我建议他在家上学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孩子在家学习半年,然后到学校继续学习,参加小升初考试。

2011年7月份他又给我打电话,在这之前我们并没有过通话,经过提示我想起来他的身份,按照我的预料,他孩子应该是上初中了,结果他很懊悔的告诉我他并没有按照我说的做,而是按照他孩子的想法一直采取在家上学,但是临到去学校的时候孩子表现出强大的反弹,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以后,孩子的问题就出来了,主要是在学校和学生相处不融洽。

特别是参加考试的时候,孩子几度表现拒绝考试,在多方协调后才参加考试,结果考试成绩很不如意。

我询问他平时孩子怎么度过的,他说,平时睡到自然醒,起床吃饭与玩耍,然后在监督下看会书,一旦有事不在家,那就不知道他自己怎么度过了。

而现在让孩子再回到小学,同龄人一个小区的都上初中了,他面子拉不下来,打算花大价钱让孩子上初中,又怕去好的学校孩子跟不上,一般的学校孩子受环境影响再出问题,也是思索再三又给我打电话、问下一步怎么办比较好。

我说,孩子已经被放野了。先放到学校收敛收敛性子再说,不要在乎面子,先让孩子在学校两个月,然后带回家严肃监督学习,一定不要全部脱离学校,平时参加考试。

11月份我接到他的一个电话,说是道谢,说孩子已经被一个初中破格收取了,考试成绩还不错,至于具体的过程我也没有细问,但是看起来“在家上学”和“学校教育”应该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学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飞跃。

那么,“在家学习”和“学校学习”是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过程。其实,目前许多成功的“在家学习”联盟,也是变相地成立了新型的,以“儿童为中心”的个体化和多样化的学校式“家庭学校”。
因此,问题的关键是“教育改革问题”,而不是否定学校教育和集体学习的模式。

可是教育需求,的多元化的,这在古代就有。

孩子“在家上学”的实质,其实就是受教育的一种个性化教育选择。这种选择和选择学校教育,以及选择公办学校、私立学校一样,本属于受教育者选择权,受教育者如果适合公办学校,可以选择公办学校,如果觉得私立学校更适合自己,则选择私立学校,如果认为学校教育都不适合,则选择“在家上学”。每个“选择”之间,并不存在互相否定的关系,不是选择私立,就否定公办;选择在家上学,就否定学校教育。

所以说“在家上学”应该“学校教育”相结合!

在家上学是不可能替代现有教育体制的。

其一,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施行有针对性的“在家上学”教育措施,往往是第一回“在家上学”教孩子的家长实则会把孩子当成实验品了。

其二,各个学科课程也是自成体系的,“在家上学”家长不可能样样精通,知道如何去编排教学内容。

其三,学校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学会与人相处,“在家上学”的孩子来来去去只与家长交往,缺少与同龄人的相处,会造成能力和心理的缺失。

“在家上学其实是可以与现有教育体制结合起来实施的。

其实,最为理想的教育形式,是让孩子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课后可以组织一些学习小组,让孩子们在一起写作业,交流互动。有能力的家长各展其长进行辅导,这比让孩子上课外辅导班要有意义得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是一种对立的、势不两立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合理的共存关系。

由此可见,孩子  “在家上学”和“学校教育”并不是矛盾和冲突的。有时候“孩子”因为发育问题——超前或落后,学校恐怖等,而不适应普通“学校教育”,当然可以实施“在家学习”。

孩子既要“在家上学”,还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那么,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3.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现在,有人说“宁愿让孩子做自己的试验品,也不做学校的牺牲品”,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与认识,对于让孩“子在家上学,家长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为什么?

我们先看一个问题——

那就是“孩子是家长的?还是国家的?”

教育孩子:国家还是家长?

显然,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是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现行学校教育的不满和反抗。教育作为基本人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具有优先选择权。在家上学的权利,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法律的保护。

然而,家长是否能够胜任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中国最著名的在家上学例子,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和郑亚旗父子。但是,不是每个家长都是郑渊洁,他们的案例恐怕很难复制。

儿童应该国家来培养?还是父母来培养?

这是一个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古老问题。早在2000多年前,柏拉图就提出,应该把儿童集中起来,由国家选派最好的教师进行教育,如此才能保障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近代以来的公立学校和义务教育是柏拉图这一思想的大规模实现。

然而,由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迟速不一、个性兴趣千差万别,标准化、大一统的学校教育难以适应儿童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在家上学可以克服这一弊端,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实际上,人生下来就是国家的,国家有责任帮助家庭把小孩培养成人;孩子的教育关乎孩子的未来,国家的未来,现在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就说明这个问题!

孩子是国家的栋梁,每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希望!

孩子是国家的!!每个孩子都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

家长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

所以,孩子“在家上学”既要多元化,还要与时俱进。

我觉得孩子还是应该投入到“学校教育”真实的生活里去,绝不能有“宁愿让孩子做自己的试验品,也不做学校的牺牲品”错误的思想与认识。

教育既要多元化,还要与时俱进。

毕竟学校教育已经有一整套完整体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尤其需要各个领域拔尖人才,而拔尖人才普遍是从小抓起,面面俱到的培养方法和孩子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是难于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的!

孩子“在家上学”也是如此,既要多元化,还要与时俱进;“在家上学”的孩子,要有“随时进入体制内的学校”的思想准备。

在家庭里完成教育和现行教育体制无法兼容。

“在家上学”与“学校教育”各有其优势,“在家上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那么,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一般说来,现在大部分“在家上学”孩子,一般是“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学生,初中生与高中生,只是很少一部分,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是可以“在家上学”,这一点原教育部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谈到“在学前教育阶段,完全可以让孩子在家上学”。王旭明认为,在遵守义务教育法规定九年义务教育这个前提下,1至6岁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可以“在家上学”,有些有教育经验的家长可以在这段时间专门培养孩子。(王旭明:学前教育阶段孩子“在家上学”可行2013-01-10光明网教育)

不过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在家上学”还是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在家上学”的。

但是,初中生与高中生阶段的孩子原则上是不能接受“在家上学”教育的。

所以,孩子“在家上学”的长时间,一般是3-6年,时间长了,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这一点,作为家长的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家长不能有“宁愿让孩子做自己的试验品,也不做学校的牺牲品”错误认识,毕竟孩子是国家的,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

既然如此,那么“在家上学”的家庭还可能会面临一些实际的问题:孩子将来是否参加制度内的考核?如何让制度内的学校接受家庭的学业评价?孩子的学籍如何安排?尤其是2013年9月开学,首部全国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我国2亿多中小学生将获得唯一的学籍号,实行“籍随人走、终身不变”,那么, “在家上学”的孩子学籍问题如何解决?

我们看——


第九章 孩子“在家上学”:学籍的问题如何解决?


《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目录

第一章 何谓孩子“在家上学”?

第二章 孩子“在家上学”行吗?

第三章 孩子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

第四章 孩子“在家上学”:利大于弊吗?

第五章 孩子“在家上学”:是美丽的童话吗?

第六章 孩子“在家上学”: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第七章 孩子“在家上学”:教与学理念是什么?

第八章 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第九章 孩子“在家上学”:学籍问题如何解决?

第十章 孩子“在家上学”:教育之路在何方?


 【注《 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系列博文 “中国教育在线在家上学看上去是否真的很美?’教育人博客”专题  【田园泥土香教育】 于2014-4-3 23:08  首发 于 中国教育人博客 今天修改 与博库网 】


(【田园泥土香教育】温馨提醒:本博作品为【原创】,且未经许可,任何“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媒体、公众号与报刊杂志”等平台,不得转载与使用“田园泥土香教育”博客里面的博文,网站转载须付费,应与【田园泥土香教育】签订《网络版权作品转载授权》,取得授权后方可使用;网站与博客擅自转载与使用【田园泥土香教育】博文,就是侵权,侵权必究;网站与博客转载 联系 QQ 837966260 手机 13526448726 13733916593;我们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谢谢您的合作。) 


 【注 本文为“田园泥土香教育”原创;“田园泥土香教育”是从事“学前教育”、“母亲教育”、“家庭教育”、“国学教育”、“解放差生”教育;孩子“极度厌学”教育、孩子“过度上网教育”教育、孩子“在家上学”教育与“补心+补苦=补课”教育咨询等;并且致力于对于孩子的“厌学、撒谎、乱花钱、痴迷网络”等问题的解决与不良习惯教育咨询。更多的教育资料,请进入《田园泥土香教育》http://www.tyntx.icoc.cc/(鼠标复制以后,点击“打开链接”,就可以看到《田园泥土香教育》更多的教育博文)网站咨询。】




进入圈子
|相关推荐
|讨论区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