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孩子“在家上学”:教育之路在何方?
450340
2017-05-11

1.jpg


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第十章 孩子“在家上学”:教育之路在何方?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如何办教育?正在成为家长们都在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日渐增多,单一学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家长对于孩子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对于教育每个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但也许这样的“在家上学”的现实,会有利于促进正规学校进一步转变思想,转变办学模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改变单纯的应试带来的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种种弊端。


正如2013年9月举办的“学在民间:‘在家上学’和多元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台湾地区的在家上学实践者经过讨论,达成了几点共识:“中国有着自学、家学、家塾、私塾等在家教育的悠久历史,有着‘学在民间’的伟大传统。”


是的,我国“在家上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长期存在的“家塾”与现代“在家上学”具有相似之处,并长期存在于教育实践中,“在家上学”,美国可以说是全球的领头羊,在美国,有很多家长放弃公共教育的“福利”,自己担任教师在家教育孩子或是聘请专职老师,在家上学的人数不断上升,从2007年的150万达到了现在的大约200万孩子以上,大约占学龄儿童的3%。


这些孩子中,情况各有不同,在美国,在校上学或在家上学的情况是可逆的,很多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在家上学”,以后随时可以进入公立或私立中小学继续学习,当然也有的孩子正相反。


总之在义务教育的前提下,理论上每个学生家长都有权利依照自己的情况为孩子选择接受学习的方式。    


如今在我国,孩子“在家上学”的实践还刚刚兴起,因此,要允许改革,允许探索。  

实际上,在我国素质教育仍然没有真正落实、教育资源仍然配置不均的情况下,允许进行孩子“在家上学”的尝试,也未尝不可。只是我们也需要对“在家上学”现象加强研究,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吸取相关教训,制定专门的法律加以规范,允许形式上的开放,但也要将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落到实处。


现在,关键是,我们应该解决孩子“在家上学”出现的种种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办学模式”!


为什么说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办学模式”?

对于这个问题“水墨朱青”老师在4月9日的评论中说:“到底中国的教育路在何方?现在的教育已变味成没有学生品格的培养,不重在道德,只重在分数和达标上,什么是合格?国人只要孩子听话就行了,学生是好学生就行了。那么,到底孩子们会走多远呢?诺贝尔科学奖与我们国人无缘。犹太人确实频频获得此项殊荣。我们孩子的创造力哪里去了,孩子的品格哪里去了?教育的模式是该换另一种思路来考虑。”


是的,我们今天的“教育的模式是该换另一种思路来考虑”。

其实,今天,孩子“在家上学”,是学校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在家上学”作为对普通教育的补充,是有益的,作为某种特殊情况下的选择,是可以的,也为孩子能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目前,选择在家上学的方式也越来越有多元化了,为家庭式个性化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支持。


在办学模式方面,不同模式与案例各有特色,依据办学性质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办学模式:


1).家庭学堂教育办学模式

家塾教育模式,主要由父母专职独自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教学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在自家塾教育模式己家中;也就是家庭学校,不过,在网络的信息交流中,有了“家庭学校”模式,有利于家长一对一辅导的;但是,在家教育,如果父母对孩子控制过严、要求过高、约束过度、呵责过多,那么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肯定会大过学校。          


2).家长的双轨制教育办学模式

也有的家长采取“双轨制”,将“在家上学”作为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有益尝试,既不完全排斥学校教育,又将“私塾式”教育补充进来。自请名师,自排课表,使孩子既能应试,又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当然这样一来孩子很累,必须有所偏重,事实上偏重的重心明显在“私塾式”这一边。

 

3).家长联合教育办学模式  

互助式学堂办学模式,是几个家庭结成小组,交由其中一个或几个家长统一代管。在过去叫私塾教育模式,主要是由拥有共同理念的几位父母通过办学成本分摊、教育资源共享等互助形式,将各自的孩子聚集到一起,聘请专门的教师进行教育而成立的学堂;不过即使是身体力行“在家上学”的家长,也认为在家上学并不适合所有孩子。


我认识一位母亲,她是一位“在家上学”的实践者。

问:是怎么想到互助式学堂的?

我们这些从事“在家上学”的家长,都不希望成为教育孩子的“孤岛”,成长中的孩子需要伙伴。


问:如何解决成长中的孩子需要伙伴?

答:2012年5月,经过几个月的QQ沟通交流,我和另外几名家长一起建立联系,结成同盟,不仅因为志同道合的教育理念,更因为彼此共同面临的困局:孩子“在家上学”,脱离大众化的教育模式,也面临同龄伙伴的缺失,但如果5个孩子在一起学习,我们既可以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式来教育,也能解决孩子伙伴问题。


问:教育活动经费是怎样分摊?                

答:经过多次5个家庭开始行动起来,最终,在一个环境幽雅的小区内,他们以并不低的价格租下了两套160多平方米的套房,用作孩子的课堂和游玩场所,合同为长期租约,每年每个家庭出资3万元,作为原始股,主要用于这所特殊学校的日常运作。


问:你们学堂的作息与授课是否有规律?

答:我们学堂的孩子每天的作息和上课时间都是很有规律的,我们都是易子相教,这样就要比家长自己带孩子效果好。


问:你们采取的易子相教?

答:一个人做这件事做好很难,在集体当中就事半功倍了。我们几个家长每个星期都开会讨论,做一下总结和下星期的重点安排。说实话在家上学与易子相教这条路真的不好走,不过,我们还是边走边调整吧!                          


4).微型学校教育办学模式

微型学校教育模式,也可以说是“在家上学”的“商业学堂办学模式”,指一般有自己的教学地点,办学形式比较专业,面向社会招生,并收取学费的教育机构。虽然,这些学堂的开办形式有一定差异,但是在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父母的教育背景、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致性。

家长委员会制的,集体决定教师聘任和教材选用;还可能会应运而生现代私塾。各种模式的取长补短,不断整合优化,使在家上学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模式,并得以良好的发展。    

 

2.“在家上学”,什么教育模式适合孩子?


我们看媒体的报道——

南昌某高校老师、家庭式教育实践者小肖(化名):我的小学和初中几乎都是在家完成的,学校偶尔去一次,参加考试或必须做的事情。平日接触最多的就是家人,身边几乎没有伙伴,现在回想,我觉得自己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因为我没有和小伙伴们一起踢毽子,跳皮筋的快乐经历。进入大学后,我很不适应,他们说的很多有趣的事我都没有经历,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我花了很长时间去适应和改变,我觉得这种过程对孩子来说很残酷。我表弟也是在家庭里接受教育的,后来就完全不能适应社会。我有一个同事,停薪留职给孩子当老师,孩子14岁就考上武汉一所大学,起初大家都很高兴,但很快孩子就因为适应不了退学,她后来生了第二个孩子,两岁时就送幼儿园,她说再不能让孩子独自长大。(“在家上学”有得有失 “私塾”之路能走多远?)


从上面报道中看出,家庭式教育实践者小肖是实行的“家庭学堂教育办学模式”,这种“家庭学堂教育办学模式”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过,在网络的信息交流中,有了“在家上学”不同类型教育模式,对选择“在家上学”的家庭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家上学”作为现代教育的探索,给了学校制度之外的选择。我们不能说那种办学模式适合你的孩子,但是,如果这些办学模式不适合自己的孩子,还是适宜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同时尽力减少学校应试教育对孩子的伤害。

 

孩子“在家上学”虽有诸多好处,不过,据报道,美国教育专家也不认为所有孩子都适合。“在家上学”不是孩子逃避社会的避风港,如果孩子交往不足时,应该停止单独教学方式,让他们尝试进入公立学校。此外,就算“在家上学”有万般好处,有一个缺点无法避免,那就是在家受教育的孩子缺乏正规学校的社交生活。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那就是,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家校结合”!


二、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家校结合”


现在,不少媒体,在报道孩子“在家上学”的时候,喜欢称之为“叛逃”与“逃离”学校教育来形容。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这很容易把“在家上学”与学校教育对立起来,有一种势不两立的感觉。


表面上看,家长选择孩子“在家上学”,是出于对当前学校教育的不满,但进一步分析,有这些思想的家长,只是所有家长的少数,他们对学校教育不满,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对学校教育的不满,不能代表所有家长都不满;他们选择在家上学,也不意味着其他家长也认同他们的选择,更不意味着在家上学适合所有学生。


同样是“在家上学”,这可能适合某个家庭、某个学生,却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家庭、学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打破单一的评价体系,给每所学校个性教育的空间,让学校办出个性、特色,以满足受教育者不同的教育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打破单一的评价体系,给每所学校个需求。


说起“在家上学”,郑渊洁及其儿子是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我们就拿郑渊洁在家教育自己的儿子来说,郑渊洁在《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中说道:“教育如果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将是人类的末日。好的教育是用五十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差的教育是用一种方法教五十个学生。”


郑渊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有两个孩子,儿子聪明好动,当他发现学校教育不适应自己的儿子的时候,为了使孩子的才能和天性得以尽情地发展,不至于扼杀,他毅然把孩子领回家自己教育,他自己为孩子编教材,制定适宜孩子的学习计划。而女儿正好相反,她非常喜欢读书,特别喜欢校园生活,学习成绩也一直很优秀,郑渊洁就放手让女儿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以孩子的“快乐”为天了。


不过,郑渊洁让儿子“在家上学”,但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这种洒脱没个几斤几两怕是撑不起来——你有郑渊洁的身家吗?


你知道郑渊洁是干什么的吗?

你知道郑渊洁的爸爸又是干什么的吗?

这些问题你应该知道!

否则,孩子“在家上学”,家长容易跟着感觉走!!


如今,随着我国孩子“在家上学”现象的逐渐增多,除非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否则很难让这些“在家上学”的孩子立刻回到学校。实际上,在我国素质教育仍然没有真正落实、教育资源仍然配置不均的情况下,允许进行孩子“在家上学”的尝试,也未尝不可。


只是我们也需要对“在家上学”现象加强研究,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吸取相关教训,制定专门的法律加以规范,允许形式上的开放,但也要将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落到实处。


孩子“在家上学”的实质,其实就是受教育的一种个性化教育选择。这种选择和选择学校教育,以及选择公办学校、私立学校一样,本属于受教育者选择权,受教育者如果适合公办学校,可以选择公办学校,如果觉得私立学校更适合自己,则选择私立学校,如果认为学校教育都不适合,则选择“在家上学”。


每个“选择”之间,并不存在互相否定的关系,不是选择私立,就否定公办;选择在家上学,就否定学校教育。  


众所周知,学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飞跃。


美国著名的IBM电脑公司的创始人老沃森,曾经与儿子小沃森有过一段这样的对话:

小沃森:“爸爸,你明知道我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学习成绩那么糟糕,你为什么还一直都不让我离开学校呢?”

老沃森:“知子莫若父,我怎么能不知道你在学校里的一切呢?但是,我决不能让你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心灵还没有完全经过学校环境的熏陶和洗练,就放任自流地把你放飞到毫无约束力可言的社会上去闯荡。我要的不是你的成绩,而是你那颗充满活力、激情和进取精神的心,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未来的岁月里成为一个有价值、能经得住各种挑战和渴望创业的人!”


老沃森虽然一生都没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他却是一个最能理解学校的价值和意义的聪明人。学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授知识的地方,也不仅仅是一个儿童养成所,学校担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养成健全的人格,形成高尚的情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意志、心态、价值观、理想期待、创造欲、交际能力等等,而这才是学校教育的真正价值。


正如前文提到的老沃森,他将小沃森送到学校,并不是为了让他有个好的学习成绩,或者考取一个好的大学(他后来读的布朗大学都是老沃森利用关系买的),而是他意识到学校对孩子心灵的深远影响。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个社会中,那些天真浪漫的孩子学会沟通、交流,学会竞争、合作,学会谦让、包容。


那么,“在家学习”和“学校学习”是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过程。其实,目前许多成功的“在家学习”联盟,也是变相地成立了新型的,以“儿童为中心”的个体化和多样化的学校式“家庭学校”。因此,问题的关键是“教育改革问题”,而不是否定学校教育和集体学习的模式。


“在家上学”是不可能替代现有教育体制的。

 所以,应该说“在家学习”和“学校学习”是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过程。

“在家上学”与学校教育相通,教不下去了随时可以回到学校。

 所以说“在家上学”应该“学校教育”相结合!


由此可见,孩子  “在家上学”和“学校教育”并不是矛盾和冲突的。有时候“孩子”因为发育问题——超前或落后,学校恐怖等,而不适应普通“学校教育”,当然可以实施“在家学习”。


孩子既要“在家上学”,还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孩子“在家上学”,还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现在要让“在家上学”纳入政府的立法程序,我们“在家上学”的孩子的学习目的需要有正确定位与方向,那种将“在家上学”与学校教育对立的观念思想,很难让“在家上学”教育得到认可。


所以,孩子“在家上学”不是对学校教育的否定,只有把“在家上学”作为一种孩子的另一种教育选择,才能使孩子的教育获得“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只有把“在家上学”作为一所微型“小学校”,个性化教育的补充,政府要对这个“小学校”的师资进行规范、教学力量进行评估,而且对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进行监督,只有这样的教育规范私立“小学校”,才能保证我们的孩子“在家上学”能够健健康康成长!才能与公家“大学校”学生平等的升学与发展。


否则,“在家上学”就会成为体制外的“异数”教育。

就是连号称有200多万“在家上学”的学生的美国,孩子的学业是得到认可,他们的以自己的在家上学的考生成绩,去升入高中、大学的,另外,美国“在家上学”的学生,也可随时“转到”公立学校或者私立学校学习,这是美国把“在家上学”作为一个教育选择。


我们中国的“在家上学”的孩子,只有走在“家上学”教育与“公家学校”教育相结合之路,才能让千千万万个“在家上学”的私塾教育之花,遍开神州大地!!

那么,孩子“在家上学”,如何“私塾教育之花,遍开神州大地”?

那就是,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颁布《在家上学教育法》!!


三、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颁布《在家上学教育法》

为什么说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颁布《在家上学教育法》?

我们先看一个孩子“在家上学”存在的问题——            

刘如松是一名“在家上学”男的孩子,年仅15岁,他通过“在家学习”的方式,获得了两个本科学位,而最近又以高分通过宁波大学法律专业的毕业论文答辩,另外一所大学的本科文凭也即将到手。


为什么说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颁布《在家上学教育法》?

我们先看一个孩子“在家上学”存在的问题——刘如松是一名“在家上学”男的孩子,年仅15岁,他通过“在家学习”的方式,获得了两个本科学位,而最近又以高分通过宁波大学法律专业的毕业论文答辩,另外一所大学的本科文凭也即将到手,他目前正在雅思考试,一旦成绩过7分,就准备申请香港的大学,继续攻读法律博士学位。不过,据报道——面对旁人的羡慕,刘如松的父亲刘廷芳有着不能言表的困惑,原因是最近在孩子升学问题上所遭受的屡屡碰壁。他说:“孩子希望报考军事院校,但这些学校明文规定只招收全日制在校生。如今,刘如松就业、当兵、司法考试的资格(年龄)都没有。自考生中也不乏像他这样的学生,社会为何就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给“刘如松们”一些“宽容”呢?(给“刘如松们”一些“宽容”;“在家学习”的喜与忧【下】《光明日报》2013年11月7日6版)


当看了《光明日报》的报道“在家学习”的喜与忧:给“刘如松们”一些“宽容”文章以后,忽然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我们的国家要是有了《在家上学教育法》该多么的好,为什么?  


因为,刘廷芳的困惑也正是广大“在家学习”家庭的困惑。一项调查显示,选择“在家学习”的孩子年龄大多位于4到10岁,可见,主要处于小学阶段,较少处于初高中阶段。


与众多“在家学习”家庭不同的是,刘如松坚持自学中学课程,“缺席”中高考,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拿到大学本科文凭。刘廷芳说:“由于没有完整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籍,刘如松根本就没有报考资格。当时选择自学考试,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况且,现在“在家学习”未受立法保护,且在国内刚起步,缺乏专业教育理念和制度设计,家长们选择让孩子“在家学习”仍需谨慎行事。虽然这是一个在家学习的成功案例,但成本很高,并非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况且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刘如松。


不过,话说回来了,今天的教育,我们的孩子无论是“在家学习”,还是“私塾教育”的出现,都是公众对当前公立教育的不满,教育部门应当反思和推动教育改革,以弥补在多元化、个性化教育上的不足。近几年国内出现了许多“在家上学”的学堂、“私塾教育”的学堂,他们和我们的学校相比,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好处和坏处?国家是否应该大力支持私塾学堂的发展?              


如今,学历的衔接几乎成了刘廷芳的痛。面对国内教育体制的尴尬,许多“在家学习”的家长将“洋高考”视作一条新出路。但出国费用数额巨大,须有较为殷实的家庭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并非普通工薪家庭可以承受。


如今,自“在家上学”出现以来,其在国内的合法定位问题,一直饱受各种各样争议。

我国目前私塾、学堂形态的“在家上学”,借用了“在家上学”的概念,但存在“非法办学”的嫌疑。


这些把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习的私塾、学堂,从形态看,就是办学,而不是个体的在家教育,如果不注册为学校或培训机构,其办学就存在“合法性”问题,使其办学质量、校舍安全、受教育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出现监管漏洞,也使自身陷入严重的生存困境。同时,由于其一直宣传“在家上学”,也造成社会对“在家上学”实质的误解。


目前,我国“在家上学”是不被认可的——按照《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学校教育,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让孩子“在家上学”,就面临违法的风险,而要让“在家上学”纳入立法程序,显然需要有正确定位,那种将“在家上学”与学校教育对立的观念,很难让“在家上学”得到认可。只有把在家上学作为一种教育选择,才能使其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具体包括,把“在家上学”作为一所微型“学校”,对“学校”的师资进行规范,对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进行监督,以及给予“在家上学”学生平等的升学、发展机会等等。否则,“在家上学”就会成为体制外的“异数”。在美国,“在家上学”的学生的学业是得到认可,可以以这一成绩升入高中、大学的,另外,“在家上学”的学生,也可随时“转到”公立学校或者私立学校学习,这就是把“在家上学”作为一个教育选择。


针对在家上学的需求,我国应启动《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允许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接受家庭教育,当然,也必须对这种“在家教育”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对父母的教学资格、在家上学的质量监督等进行明确,避免由此催生非法办学和适龄儿童辍学。与此同时,应切实推动中高考制度改革,打破现在单一的人才选拔评价体系,为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提供多元的选择。


“在家上学”在美国出现时,曾遭遇强烈的争议。但自1993年起,美国各州先后通过了父母自教自养的法案,确立了“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加之其家校联合机制的成熟,“在家上学”与公立学校之间形成了很好的对接机制:“在家上学”的孩子随时进入公立或私立学校继续学习,而公立学校的设施也向“在家上学”的孩子开放。有些州有“家庭学校”教育法,规定“在家上学”必须完成公立学校的法定课程和考试。


现在,美国的“在家上学”已纳入合法渠道,并且有非常完善的一套规章制度,孩子如果不适应“在家上学”,还能回到学校继续接受教育。另外,学生只要完成学业,通过规定的考试,就能获得相同文凭,并可以选择工作或上大学继续深造。


美国的经验或对中国有所启示。

可是,现在我们都已经看到,“在家上学”之所以受到青睐,跟当前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有很大关系,反映出作为公共产品的现行教育供给无法有效满足教育需求,教育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譬如,素质教育进展缓慢,教育体制活力缺失,不能较好地做到“因材施教”,而作为社会稀缺资源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尴尬现实,又让教育发展不仅在城乡之间,而且城市内部、乡村内部多呈现出畸轻畸重的发展危机。不得不说,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在家上学”需求有了很大的市场。


不过,“在家上学”的需求作为教育多元化的形式之一,我们的政府应该给予支持。对于“在家上学”的合法性问题,应该通过修正相关法律进行保障,从源头上为教育多元化发展做出宏观保障。


如今,在教育多元化、国际化的试下,对于一些家长让孩子“在家上学”,也应该尽早给予一个法制出口,修缮相应的教育法规和配套规定,“在家上学”到底如何进行?

根据我国的国情,多元化办学模式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科学的立法,“在家上学”可能会推动我们现代教育的发展。但不是所有自由自主教育都是好的,必须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三、中国,如何创建、颁布自己的《在家上学教育法》?

为什么中国要颁布自己的《在家上学教育法》?

如今孩子“在家上学”,尽管打出“没有应试”、“没有负担”、“快乐成长”等诱人口号,不过据报道,“在家上学”方案众多,方式驳杂,但操办者之间并没有形成共识,反而还出现“文人相轻”的状况。譬如,家住梅林、在家自办“发散思维教育”的一位教师认为:“‘国学班’教材、教学手法都过于落后,讲讲论语,说说道德经,死记硬背几个‘子曰’之类的词句,这样的教育不是又退回到封建时期了吗?”在他看来,一些所谓的“现代私塾”,只不过是在迎合部分极端家长的心愿,是“捞快钱”的商业产物。 每个“在家上学”的执行者、操办者都觉得自己是在从事一项神圣的教改事业。有人主张复古教学,有人主张全盘西化,有人主张虎妈教育,有人主张羊爸育儿,有人主张彻底去作业化,有人主张军事化教学。他们,为深圳学子奉上了多样化的自学选择,但各自之间却互相轻慢,“打压对方,抬高自己”成了操办者们不自觉的言行。(“在家上学”褪去诱人光环,家长开始向学校“妥协”?2013年10月15日 南方都市报) 


这种问题的出现,是不利于孩子“在家上学”,毕竟孩子是国家的,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

“在家上学”群龙无首,是孩子的悲哀,还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所以,当务之急必须颁布自己的《在家上学教育法》!


中国,如何创建、颁布自己的《在家上学教育法》?

要让“在家上学”的家长知道——

第一部分  孩子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教育?

1.子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

2.子“在家上学”需要什么条件?

3.孩子家上学”需要什么样规模?

4.孩子家上学”的好处有到底哪些?

5.孩子家上学”的不利之处到底在哪里?

6.孩子家上学”父母应该如何发挥孩子的优势扬长避短?


第二部分 孩子“在家上学”教与学的理念是什么?

1.孩子“在家上学”,家长教什么?

2.孩子“在家上学”,孩子学什么?

3.孩子“在家上学”,家长怎么教?

4.孩子“在家上学”,孩子怎么学?              

5.孩子“在家上学”,教材如何选择?

6.孩子“在家上学”,课程如何设置?

7.孩子“在家上学”,家长第一堂课应该教什么?

8.孩子“在家上学”,孩子第一堂课应该学什么?

9.孩子“在家上学”,孩子的学习与考试如何进行?

10.孩子“在家上学”,父母的教学资格问题?教育能力如何考量?谁来监督教学质量?

   

第三部分 孩子“在家上学”的学籍问题如何解决?

1.孩子“在家上学”,学籍怎么办?

2.孩子“在家上学”,如何与体制内学校教育接轨?

3.孩子“在家上学”,教育如何与“公家学校”相结合?

4.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5.孩子“在家上学”,为什么要参加体制内学校的考试?

6.孩子“在家上学”,什么时间参加体制内学校的考试?


第四部分 孩子“在家上学”家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孩子“在家上学”,父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学资格?

2.孩子“在家上学”,父母应该坚持的4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3.孩子“在家上学”,父母如何寻觅教育理念的志同道合者?

4.孩子“在家上学”,父母如何与孩子在思想上进行沟通交流?

5.孩子“在家上学”,父母如何保障孩子的安全教育这些问题?


第五部分 孩子“在家上学”为什么需要游学与玩伴?

1.孩子“在家上学”,孩子为什么需要游学?          

2.孩子“在家上学”,孩子如何寻觅学习的玩伴?

3.孩子“在家上学”,孩子的学习与实践如何相结合?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细节问题,都要考虑进去,“在家上学”教育能否“纳入到政府公共财政补助范围内”?

我们的9年义务教育如何贯彻执行?


“在家上学”教育“程序规范”以及与公立学校建立衔接机制等方面问题如何解决?

这些都应该《在家上学教育法》中,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配套措施颁布。


中国的《在家上学教育法》颁布与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教育工程,需要“在家上学”的家庭教育的践行者及其社会有识之士、有志之识大家共同努力。


实际上,“在家上学”,也不能不要远离体制教育,我们的公立学校也应该取私塾学堂之长;让“在家上学”孩子,必须在体制内外、传统和现代之间、中外之间、现实和理想之间,寻找自己孩子的教育“差异”点,准确地给自己孩子“在家上学”定位。


希望我们中国的《在家上学教育法》,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颁布。

中国的《在家上学教育法》的一旦颁布,让我们“在家上学”的孩子,真正“在家上学”有法可依,像“刘如松们”这样的在家上学的孩子,完完全全可以报考军事院校!!放心大胆的学习!!为了实现习总书记的中国梦,我们的孩子“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在家上学”!!!


我们知道,今天的教育千疮百孔,现在,我们的公立学校是否吸纳中国传承私塾优点?

我们知道,今天的教育,如果我们的公立学校能取私塾教育之长,补公立学校教育之短,那么,我们的公立学校教育将会蒸蒸日上! 


我们“相信、深信、坚信”,孩子“在家上学”,这个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在不久将来一定会实现!!

中国《在家上学教育法》的一旦颁布——

中国“在家上学”的孩子,只有走在“家上学”教育与“公家学校”教育相结合之路,才能让千千万万个“在家上学”的私塾教育之花,遍开神州大地!!


注一 :关于“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何方”系列博文,是在中国教育人博客主编廖老师的“关心与帮助、关注与支持”写出来,没有廖老师对于“在家上学”教育方面的“高见与远见”,没有廖老师的指导,我是写不出来的!这些天来,我接到无数个家长咨询关于“在家上学”方面的电话,非常感谢廖老师!!

所以,我经常向给我打电话的咨询家长说,没有廖老师就没有田园泥土香教育博客的今天,廖老师是我在教育博客的老师与导师!没有廖老师的指导,今天我们彼此不可能打电话谈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且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与孩子同时在中国教育人开博客。


注二 :关于“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何方”系列博文,是根据这些年来,所见所闻及其上报道中所涉及的内容,“在家上学”出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博文的一些想法,属于一孔之见,想来个“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在家上学”家庭教育的践行者及其社会有识之士、有志之识,来共同来思索、探讨中国“在家上学”教育发展之路、改革之路。博文内容是拖泥带水、拉拉杂杂,且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外加语句不通,见笶了,望读者老师多多批评、指导,谢谢!


【《 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系列博文 “中国教育在线‘在家上学看上去是否真的很美?’教育人博客”专题  【田园泥土香教育】 于2014-4-3 23:08  首发 于 中国教育人博客 今天修改 与博库网 】


(【田园泥土香教育】温馨提醒:本博作品为【原创】,且未经许可,任何“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媒体、公众号与报刊杂志”等平台,不得转载与使用“田园泥土香教育”博客里面的博文,网站转载须付费,应与【田园泥土香教育】签订《网络版权作品转载授权》,取得授权后方可使用;网站与博客擅自转载与使用【田园泥土香教育】博文,就是侵权,侵权必究;网站与博客转载 联系 QQ 837966260 手机 13526448726 13733916593;我们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谢谢您的合作。) 


 【注 本文为“田园泥土香教育”原创;“田园泥土香教育”是从事“学前教育”、“母亲教育”、“家庭教育”、“国学教育”、“解放差生”教育;孩子“极度厌学”教育、孩子“过度上网教育”教育、孩子“在家上学”教育与“补心+补苦=补课”教育咨询等;并且致力于对于孩子的“厌学、撒谎、乱花钱、痴迷网络”等问题的解决与不良习惯教育咨询。更多的教育资料,请进入《田园泥土香教育》http://www.tyntx.icoc.cc/(鼠标复制以后,点击“打开链接”,就可以看到《田园泥土香教育》更多的教育博文)网站咨询。】


进入圈子
|相关推荐
|讨论区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