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能改变大脑结构吗?
2018-03-09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为什么人类总是可以不断地超越极限呢?其实所谓的瓶颈,更多时候只是心理层面的障碍,事实上离真正的极限还很远,只是个人的动机不足罢了。
刻意练习,能改变大脑结构吗?
14:58

 编辑  |  小书

播  |  白杨

音频.gif

3.gif

「 这 是 好 书 共 读 陪 你 共 读 的 第 47 本 书 」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新版好书共共读已上线 

 点击【订阅】本书 

 即可接收本书最新更新的文章推送 


昨天我们了解了有目的的练习的重要性等内容。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刻意练习,能改变大脑结构吗?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覆盖原书的第47页到第74页。



大脑的适应能力



为什么人类总是可以不断地超越极限呢?其实所谓的瓶颈,更多时候只是心理层面的障碍,事实上离真正的极限还很远,只是个人的动机不足罢了。因为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适应力远远超过一般人的认知。


伦敦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道路,街道完全没有规律,就是跟着GPS走都有可能迷路。所以,伦敦出租车司机需要通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资格考试——给你特定的时间,再给你一个犄角旮旯的位置,在指定之间内准确到达。曾经有一道考题是让出租车司机把考官带到一尊手拿奶酪的老鼠雕像前,这个雕像只有1英尺高,而周围都是高耸入云的建筑。因为伦敦出租车司机收入不错,所以很多人拼命练习,去考这个驾照。


心理学家给取得驾照的伦敦出租车司机做了个脑部扫描,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和那些沿着一定路线开车的公交车司机和普通人相比,伦敦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后部要大得多。原来科学界认为,成人的大脑布线已经固定,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而现在他们发现,原来我们的大脑是在不断成长的,锻炼可以使大脑发生改变。如果你愿意刻意练习,你的大脑会有无限的适应能力,突破前人的成绩也指日可待。


 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  

为什么人类的身体与大脑一开始就具有如此强大的适应能力呢?讽刺的是,它全都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单个的细胞和组织在尽最大的努力使一切保持相同。


身体偏爱稳定性


人类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它保持稳定的内部温度,保持稳定的血压和心率,并使得血糖稳定、PH值(即酸碱度水平)平衡。它使我们的体重日复一日地保持合理的一致。当然,所有这些全都不是完全静态的。例如,如果进行锻炼,人们的心率会加快;如果暴饮暴食,人们的体重会增加;如果节食,人们的体重会下降。但是,这些变化通常是暂时的,而身体最终会回到它原来的模样。对于这种现象,技术上的术语是“体内平衡”(homeostasis),它只是意味着一个系统(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系统,但最常见的是一种活着的生物,或者是活着的生物的某些部位)以一种保持其自身稳定性的方式来行动的趋势。


单个的细胞也喜欢稳定性。


只要体育锻炼并非费力到让身体的体内平衡机制无法正常运行,那么,它基本上不会引起身体上的生理变化。从身体的角度来看,它没有理由改变;一切还是照常运转。但当你从事持续而有力的体育锻炼,使得身体超出了体内平衡机制能够补偿的界限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被迫走出舒适区之后


超出界限后,你的身体系统和细胞自身会处在异常状态下, 当身体的系统(比如某些肌肉、心血管系统或者其他系统)感受到压力,以至于原来的体内平衡无法继续保持下去时,身体便会开始响应那些变化,目的是重新建立体内平衡。


这正是我们可以怎样利用身体对体内平衡的渴望而推动变化的例子:足够努力地锻炼,并且保持足够长的时间,那么,身体将以各种方式来改变,使得那种努力变得更容易。你会稍稍变得更强壮一些,积累一定的耐力,身体也变得更协调一些。


但这里也有一个陷阱:一旦补偿已发生,也就是说,新的肌肉纤维已经生长出来并变得更加高效,新的毛细血管也已长出,等等。那么,身体就能轻松应对以前感到十分艰难的那些体育锻炼活动了,它会再度感到舒服。改变也停止了。


因此,要使改变不断进行下去,你必须不断地加码:跑得更远一些、更快一些,并且爬坡跑。如果你不继续给自己施加一些压力,身体将会保持体内平衡,尽管此时的体内平衡不同于以前,但你将停下改进的脚步。


挑战越大,变化越大

但不要太过


这解释了持续将自己推出舒适区的重要性:你要使身体的补偿变化不停地发生,但如果一下子推得太猛,使自己远远离开了舒适区,就有可能受伤,而且,事实上反而阻碍了你的提高。


身体与大脑的一个主要差别是:成年人大脑中的细胞,一般并不会分裂并组成新的大脑细胞。当然,也有少数几种例外,比如在海马体中,新的神经元可以生长,但发生在绝大多数大脑部位之中的、为了顺应心理挑战而进行的改变(比如通过训练对比度来提高人们的视力),没有包含新的神经元的长出和发育。相反,大脑会以各种不同方式来“重新布线”那些网络,例如,强化或弱化神经元之间的各种连接,同时还增加新的神经元连接或摒弃旧的神经元连接。髓磷脂的含量也会增加,在神经细胞周围形成的隔离鞘,允许神经信号更加迅速地传递;髓鞘形成可以使神经脉冲的速度提高10倍之多。因为这些神经元网络负责思考、记忆、控制移动、解读感官信号以及大脑的所有其他功能,重新调整和加快这些网络的运转速度,使人们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譬如不用戴眼镜读报,或者迅速确定从甲地到乙地的最佳路径等,那些事情都是以前做不了的。


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大脑中的变化也越大。一方面,最近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时,如果能够触发大脑结构的变化,那么,这种学习比起只是继续练习已学会的某项技能时的学习要高效得多。另一方面,在过长的时间内过分地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和学习低效。大脑和身体一样,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练习改变大脑结构


人类大脑和身体通过发展新的潜力以响应各种挑战的事实,其背后潜藏的原理是有目的的练习和刻意练习的有效性。伦敦出租车司机、奥运会体操选手或者音乐节上小提琴演奏家等人的训练,事实上是一种充分利用大脑和身体的适应能力发展和提升新能力的方法,而这些能力,我们以前并没有通过其他方式来发展和提升。

  

三个重要细节


尽管由于技能不同,具体细节也各不相同,但总的规律不变:经常性的训练会使大脑中受到训练挑战的区域发生改变。大脑通过自身重新布线的方式来适应这些挑战,增强其执行那些挑战所需功能的能力。从那些关于训练对大脑影响的研究中,我们应当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基本信息,但还有其他更多细节值得一提。


第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训练对大脑的影响可能随着年龄增长,在几个方面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方面是:年轻人的大脑,即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更具适应能力,因此,年纪越小,训练产生的影响也越大。因为年轻人的大脑会以诸多不同方式来发育,因此,幼年时期进行的练习,实际上可以塑造后来的发育路线,从而造就更大的改变。这就是“折弯幼枝效应”。如果你将一根刚刚长出来的幼枝稍稍折弯一点点,那么到最后,那根树枝生长的位置,可能会发生重大改变;而如果你去折弯已经长成了的树枝,这种影响则小得多。


这种效应的一个例子是,与非音乐家相比,成年钢琴家大脑的某些区域通常拥有更多的脑白质,这种差别完全由他们在儿童时期经常练习所致。孩子越早开始练钢琴,长大后脑白质也就越多。因此,尽管你也可以在成年以后再开始学弹钢琴,但与儿童时期开始学相比,大脑中不会产生更多的脑白质。目前,并没有人知道这在现实中有怎样的含义,但一般来讲,脑白质增多,可以加快神经信号的传送,因此,在儿童时代练习弹钢琴,似乎能使练习者具有一定神经学上的优势,这是成年以后练钢琴无法比拟的。


第二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通过超长时间的训练来发展大脑中的某些部位,可能得付出一些代价。在许多案例中,那些已经超常发展了某项技能或能力的人,在另一些行业或领域则出现了退化。马圭尔对伦敦出租车司机的研究,也许就是最好的例子。到了四年的训练结束时,受训者要么完成了训练,成为获许可的出租车司机,要么不再尝试,此时,马圭尔再用两种方法测试他们的记忆。一种方法涉及认识不同伦敦地标的位置,对此,已经成为获许可出租车司机的人比其他实验对象强得多。第二种方法是空间记忆的标准测试,即在延迟30分钟之后再记住复杂的图案,这一次,获许可的出租车司机,比那些从来没有接受过出租车司机培训的实验对象,表现却差得多。


相反,那些已被淘汰的受训者与那些从未受过培训的实验对象几乎相差无几。由于在为期四年的实验开始之时,所有三组实验对象在这项记忆测试上的得分都很好,因此,唯一的解释是,那些获许可的出租车司机尽管提高了对伦敦街道的记忆,却导致其他类型的记忆力出现下降。尽管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是什么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但是,似乎那些密集的训练导致受训者的大脑将越来越大的部分专门用于这种记忆,从而留给其他类型记忆的脑灰质变少了。


最后,由训练引起的认知和生理变化需要继续保持。如果停止训练,它们便开始消失。例如,在没有重力的太空中待了几个月的宇航员,一旦回到地球,会发现自己难以正常行走。另外,由于骨折或者韧带撕裂而停止训练的运动员,他们无法训练的肢体将丧失大部分的力量和耐力。同样的现象也在自愿参加研究的运动员身上出现。在这些研究中,他们必须卧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结果,力量下降了,速度减缓了,耐力消失了。


同样的现象,对大脑也是一样的。马圭尔研究一组伦敦出租车司机时发现,他们海马体后部区域中的脑灰质比活跃的出租车司机少一些,不过,依然比那些已经退休、从来没有当过出租车司机的研究对象多一些。一旦这些出租车司机停止每天都运用自身导航记忆的训练,那么,由于这种训练而引起的大脑改变也将开始消失。





觉得文章有益

不妨点赞鼓励

也可分享给身边的书友


03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

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想要提高看书效率?

加入我们,成为好书共读进阶成员。

每周分享思考后写下的200字读书笔记

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好书共读-进阶.jpg


本期主播

白杨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简介:资深媒体人、国家一级播音员、配音师,电台主播。

公众微信:baiyangjianggushi

个人微信:baiyangzhuchi


21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作者:(美)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译者:王正林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