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对话 | 如何在愤怒、恐惧或受伤的情况下展开对话?
2018-07-18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世事本无好坏,皆因思想使然。 ——威廉·莎士比亚
关键对话 | 如何在愤怒、恐惧或受伤的情况下展开对话?
18:20

主播  |  昂九

编辑  |  小书

音频.gif

640-190关键对话gif6.gif

「 这 是 好 书 共 读 陪 你 共 读 的 第 59本 书 」

新版好书共读已上线

晚安故事 | 精品领读 | 每日听书

点击上方栏目名称,阅读更多好书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昨天我们了解了在关键对话中如何让对方畅所欲言,进行关键对话时,要给对方营造安全感。而安全感的第一个条件是共同目的,相互尊重是对话的持续因素。当两者出现危机时,你可以采用道歉、对比说明、创建共同目的来应对,恢复对方的安全感。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控制想法——如何在愤怒、恐惧或受伤的情况下展开对话?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覆盖原书的第90页到第114页。




问题不在于你如何玩游戏,

而在于游戏如何玩你。





4535

感受是由你的想法创造的


事实证明,他人的行为和我们的感受之间的确存在着一个中介环节。这个环节的存在是因为行为本身无法,也不会造成情绪反应。正因为如此,10个人面对完全相同的情况才会有10种不同的情绪反应。这个中介环节是什么呢?它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在观察到对方的行为之后,产生某种情绪之前,我们在大脑中构思的想法或情节。换句话说,我们会对观察到的事实赋予某种意义,猜测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同时,我们还会加入自己的判断——这种行为是好是坏?然后,在这些想法或情节的基础上,我们的身体开始对情绪做出响应。

我们首先观察事实,然后在脑中构思情节,接下来才产生感受。虽然这样显得复杂了一点,但好处是为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了希望。因为有能力主观臆断的是且仅是我们自己,这就表明如果能构思不同的情节,我们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有办法控制内心产生的想法(通过重新思考或重新解读等方式),我们就能管理自己的情绪,进一步掌控整个关键对话的表现。


我们的想法

世事本无好坏,皆因思想使然。

——威廉·莎士比亚


想法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基础。它是我们对事实做出的解释,说明我们看到和听到的现象,是我们用来说明原因、方式和目的的依据。在大脑构思想法或情节时,我们的身体会马上做出相应的感受或情绪反应。

即使你意识不到这一点,主观臆断还是随时在你的脑中发挥作用。主观臆断过程转瞬之间即可完成。我们认为情况出现危机时,马上会在大脑中形成想法,速度快得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发生过这个过程。


控制想法的技巧


要想形成不同的想法,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对话高手的做法是,想办法放慢节奏,然后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具体做法见原书。

行为方式回顾


要想放缓转瞬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激动行为,你应当沿着行为方式模型一级一级地向前反推。这个过程需要费点儿脑力,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整个反推过程如下所示。

● [行为]关注你的行为表现,询问:

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 [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询问:

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

●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

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

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通过这个反推过程,你会让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进而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1.关注你的行为表现

2.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

3.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

4.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

5.留意三种常见的“小聪明”



在为错误行为辩护或是面对严重后果摆脱干系时,我们经常使用三种方式进行主观臆断。了解这三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应对措施,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我们就会成为情绪的俘虏,失去把握关键对话的机会。

(1)受害者想法——“这可不是我的错!”

第一种小聪明是受害者想法。顾名思义,这种想法会把我们变成无辜的受害者。可以说,此类想法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对方是邪恶的、错误的、愚蠢的,自己是善良的、正确的、聪明的。总之,别人总是做出错误或愚蠢的举动,结果让我们成为代罪羔羊。

(2)大反派想法——“这都是你造成的!”

在虚构这种想法时,我们会把理智而正常的人变成十恶不赦的坏蛋。我们把问题归咎于对方的邪恶目的,然后“正义凛然”地告诉每一个人,仿佛自己就是救世主一样。

(3)无助者想法——“这事我也没办法!”

最后一种错误想法是无助者想法。这种想法的特征是,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无力做出任何积极努力或表现得有所帮助。对于在对话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认为根本没有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式,以此当作自己不愿作为的借口。

(4)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错误想法

当然,这些想法背后肯定存在着某种理由。我们绝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离谱的念头,这些想法可满足三个重要的目的。

它们符合实际情况。有时候我们虚构的这些想法是准确的,对方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伤害,我们的确是无辜的受害者,或是我们的确无力改变问题的现状。可以说,这些情况确实会发生,虽然并不常见,但还是会出现。

它们能让我们摆脱困境。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逃避责任的借口时,往往不再寻找问题的合理解释,而是采用这些小聪明式想法。因为在这些问题中,我们也存在部分责任。对方不一定完全邪恶、错误,我们也不一定完全善良、正确,事实是双方都有责任,共同造成了问题的出现。但是,如果能把对方描述成错误的,把自己描述成正确的,那我们就能轻松摆脱困境。而且,把对方描述成怪物之后,我们便可以心安理得地对他们进行羞辱和谩骂。

它们能为我们的言行不一提供借口。现在,我们已经很清楚了,这些想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可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耍这些小聪明呢?

这些错误想法的产生通常源自我们言行不一的举止。不管你是否承认,我们的很多做法往往是不假思索的,除非遇到必须说明理由的情况,否则我们从来不主动寻找自己行为背后的想法。1

当我们故意做出自己认为不正确的行为时,这种表现即言行不一。做出这种表现之后,我们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坦率承认错误,二是百般寻找借口。如果我们不愿承认错误,就必然会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


改变主观臆断


那么怎样才能把错误想法变成正确想法呢?

你应当改变主观臆断,因为错误想法有一个共同之处,即缺乏完整性。错误想法会忽略关于自我、他人以及我们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只有把这些重要的信息综合起来,我们才能把错误想法变成正确想法。

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如果发现你在对话中把自己描述成无辜的受害者,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

● 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面对事实,让你意识到或许自己也是问题出现的一部分原因。换句话说,你并不是事件的受害者,而是问题的参与者。当然,这么说并不表示你一定怀有险恶的行为动机,或许你的错误只是一种无心之失。但不管怎样说,你多少还是有责任的。

要想改变错误想法,第一步是在你的描述中添加重要的事实。通过分析自己的责任,你可以意识到你对问题的认识有多偏颇,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忽略自身错误,夸大对方错误的。

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如果发现你在对话中把对方视为险恶小人,对他们肆意诽谤,你应当问自己一个问题。

● 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把对方视为充满人性的人。在寻找这个问题的各种答案时,我们的负面情绪会逐渐淡化,以同情感取代苛刻的负面评价。回想我们粗暴对待他人的方式,我们的个人责任感会逐渐升华,摒弃浅薄的自我辩白。

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在对话中抱怨无力改变事实,你可以通过反思初始目的的方式改变错误想法。你可以问自己以下问题。

● 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 我希望为自己、他人、我们的关系实现什么目的?

明白了这个问题,你就能消除“傻瓜式选择”,正是这种选择让你陷入要么沉默,要么暴力的无助情绪。为此,应当进一步问自己以下问题。

● 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

小结——控制想法

如果强烈情绪让你在对话中陷入沉默或暴力,试试下面的方法。


 行为方式回顾 

关注你的行为表现。如果发现自己正在远离对话,问问自己在做什么。

● 我是否陷入了沉默或暴力应对方式?

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学会准确识别行为背后的情绪。

● 导致这种行为的情绪感受是什么?

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学会质疑你的结论,寻找感受背后其他的可能解释。

● 造成这种情绪出现的想法是什么?

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回到事实本身,放弃绝对表达,区别客观事实和主观想法。

● 形成这种想法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注意似是而非的“小聪明”式想法。尤其是受害者想法、大反派想法和无助者想法。

 改变主观臆断 

你应当询问自己以下问题。

● 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 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 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 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

共读时间:7月13日——7月22日


wode

文首-文末-每晚八点伴你共读.jpg

觉得文章有益

不妨点赞鼓励

也可分享给身边的书友

点击此处,免费读书.jpg

本期主播


我们一无所有,唯不能失去自由。

个人微信:leontalk9


- 07 -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

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想要提高看书效率?

加入我们,成为好书共读进阶成员。

每周分享思考后写下的200字读书笔记

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好书共读-进阶.jpg

未标题-1.jpg




14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原书第2版珍藏版)
作者:(美)科里·帕特森//约瑟夫·格雷尼//罗恩·麦克米兰//艾尔·史威茨勒|译者:毕崇毅
热门随笔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