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孤独
2017-12-11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人性对“恶”有更充足的了解,才能有“善”的发扬。
暴力孤独
13:27

 主播  |  白鹿

音频.gif

我们始终相信阅读的力量

7.gif

「 这 是 好 书 共 读 陪 你 共 读 的 第 39 本 书 」

undefined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你的生命里有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梦想?没错,就是不切实际,因为青春如果太切合实际,就不配叫做青春了。因为青春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梦想的嘉年华。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第四章张《暴力孤独》。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覆盖原书的第157页到第204页。

【 孤独六讲 



暴力孤独


  暴力转化为美学  


暴力美学其实隐藏了一个有趣的角色转换的问题。我想,我们可以把暴力分成两种:一种是合法暴力,一种是非法暴力;我们都在鼓励合法暴力,在战场上鼓励士兵杀敌,一旦战争过去了,他回到了一般人的生活,该如何延续他的生命?在越战的时候,就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七〇年代的电影导演弗朗西斯·福特·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其作品《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也在探讨暴力美学的角色转换,虚拟了一个战场,探讨人类内在黑暗暴力的部分。


我相信在我们的文化中,尤其是知识分子,始终不敢赤裸裸地去谈暴力的本质,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这个部分变成最大的禁忌,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对暴力美学不曾有过向往。



  满足暴力的欲望  


在青少年的世界里,所有的行为都可能与暴力有关。因为他的身体发育之后,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但心智的成熟度又还不能控制这股力量,使他觉得好像是身体要去做某些事情,他必须让他的手和脚去做那些事,才会觉得开心。


看过赛车吗?那真是暴力。为什么人们不禁止这项活动?大概是了解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对于暴力的评价就是两极的。不信你试试看,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半点发泄暴力的冲动,一点也不想挑战困难、危险的事,你会不会感到担心?我的意思是说,暴力的为难就在于,我们怎么让一个生命知道暴力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他必须有自己暴力发展与认知的过程,让他能控制内心里潜在的暴力?


现在的电影有两个分级的标准,一个是性与色情,一个是暴力,这两样绝对是人类跨入文明的两大禁忌,也就是人类“想要又不敢要”的东西。不要性,你觉得好吗?你觉得性不好,这个社会老是会有色狼、性骚扰,但如果你的丈夫或是你的儿子都没有性的欲望,你大概也会觉得麻烦吧!我们很少去想这么两极的问题,两极的问题容易引起争议,可是有两极就会有两难,而这样的问题就愈应该被提出来探讨。


二十世纪之后,人们可以坦然地去面对暴力美学这个议题,才渐渐触到了核心,当暴力被提升为美学的层次后,反而是最不危险的状态——不论是性或暴力,在被压抑时才是最危险的;公开讨论能提供一个转化的可能,使暴力变成了赛车、摔跤或是巴黎街头给青少年的游戏场,在这个空间里,暴力合法化了。



  潜意识里的暴力美学  


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不只是写出了革命孤独里的荒凉感,也有很精彩的暴力美学。其中一则是提到豫让行刺赵襄子。豫让效忠智伯,但智伯被赵襄子所害,所以豫让要替智伯报仇。他第一次要去行刺赵襄子失败,反被抓住,赵襄子觉得他是个义士,就把他放了。豫让不死心,他想已经被看到脸了,再去行刺会被认出,他回去之后就把整个脸皮削掉,把自己毁容,再去谋刺。第二次又被捉到,又被放了,他回去吞炭,连声音也变了,再去行刺。第三次他又被逮捕,这次赵襄子不能再放他,而豫让还是非杀他不可,所以就向赵襄子要了一件衣服,刺了三刀,表示仇已经报了,他再自杀。


张彻曾经把传统戏曲京昆的《盘肠大战》带到银幕上,那真是惊人的画面。所谓“盘肠大战”就是战士在战场上杀人,杀到最后肠子流出来,还苦战不休,最后把肠子打个结,盘在身上,继续咬牙死战。我小时候听到“盘肠大战”觉得好美,长大了才知道那是壮烈残酷的暴力美学,而这样的东西在我们的文化里,一直被消毒,一直被过滤,一直不敢去触碰、去揭发,我们期待这么做,暴力就能消失。


暴力会因为被掩盖而消失吗?我不认为。



  文明社会里的暴力  


经由教育、文化、媒体,不断去压抑另外一个人或一个族群,就是暴力。在美国,印弟安人的保护区,也是一种暴力。小时候我很喜欢看西部片,看着懦弱的警长和很厉害的抢匪杀来杀去,当然满足暴力的瘾。可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情节,就是一定会有一个娇弱的白女人,突然被红番抢走了,红番抢人当然是一种暴力。于是,白人追追追,然后用蒙太奇的手法,用交错的镜头,让白人在女人快被红番强奸的那一刻及时出现,把红番杀了,女人获救。在我们的意识形态中,这些少数民族跟红番是应该死的,我们满足了暴力的合法化。


你把所有暴力影片联结在一起的时候,会隐约感觉到这是在教育我们,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所谓强势和弱势文化之间的某一种关联。


当你读完贾平凹的《怀念狼》的时候,那匹走向旷野的孤独的狼,就是人类最后的高贵品质,那种不被环保、不被豢养、不被驯服的孤独——狼驯服了就是狗,都变成狗以后,只有宠物,自我的征服性和自我的挑战性不存在生命里面。



  人性本来就有荒谬性  


人性荒谬现实的两极性描写,大概是训练自己观察事物的方法。你可以试试看,在一个事件发生时,你会不会和大家一起众口纷纭地去发言?例如新闻报导某甲涉嫌性骚扰,有许多人指着电视就说:“你看,我早就知道,他长的就是这个样子。”“绝对就是他,就是一副老色狼相!”但是,最后侦查的结果,性骚扰的人不是某甲,大家立刻又改口。


如果我们希望回到社会去观察各种暴力形态时,能有更冷静的省思能力,就必须去深入探讨。我一直觉得儒家文化对暴力的探讨太少,西方在绘画、剧场、电影里,对暴力的探讨非常多,使他们对暴力有更多的检讨和警醒。尤其是在“九一一”之后,你会发现欧洲常常在讨论美国的暴力本质,这在台湾是很少被提出来的问题,大概是因为我们对其的依赖关系,使我们不会去检讨美国在全世界的暴力,而一味地怪罪恐怖分子。


我在这本书所谈的六种孤独,其实是互相关联,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革命者悲天悯人的革命思想,会不会也成为一种暴力?例如我提出一个假说“走向革命场域的男女,有一部分是在满足自己暴力残酷之感”,你是否会同意?就像加缪的《正义者》里要探讨的,那个谋刺的人在炸死暴君的那一刹那所思考的问题:“我究竟是暴力还是革命?”此时他的思辨变得复杂,而有更多机会去检视行为的状态。


人性对“恶”有更充足的了解,才能有“善”的发扬,所以我一直觉得很遗憾,荀子的性恶论没有继续发展,使得孟子的性善论就像小说里的大学生,变得不切实际。我们一定要知道,性善论和性恶论单独存在时都没有意义,必须让两者互动,引导到思辨、思维,才能对人性有最更深层、更高层次的探讨。


编辑:小书

书友们记得签到打卡

坚持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好书共读-进阶.jpg
07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

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想要提高看书效率?

加入我们,成为好书共读进阶成员。

每周分享一份思考后写下的200字读书笔记

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The more you read, the more chance


undefined

本期主播:白鹿

仰望未来,拥抱过往。 

一个充满胡思乱想的梦想家,一个追求自由与爱的人民教师。


30
热门随笔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