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中的“巴拿马”: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上)
2017-07-14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
寻找心中的“巴拿马”: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上)
15:27

3.gif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昨天我们共同了《时间之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下)》,知道了如何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和用“时间管理”的方法来提高我们做事情的效率。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寻找心中的“巴拿马”: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上)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覆盖原书的第36页到第58页。



寻找心中的“巴拿马”: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上


reading
  更高的标准,才会有更好的选择  


决策心理学认为,人在面临选择时,通常会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所谓满意原则,就是人会从自己最熟悉的待选项开始逐一进行考察,如果考察到一个满足内心标准的选项,就会采纳这个选项,余下的选项就废弃了,而并不是对比所有待选项,然后选出其中最好的。因此,一个人会不会做出一个尽量好的选择,跟他所采纳的标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内心的标准比较低,那么很快就会找到一个满足标准的选项,而这个选项很可能在所有选项中并不优越;如果内心的标准比较高,那么就会多比较一些选项,最后选中的那个选项就会更好。


你内心真正的渴望是什么?


德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和绘本画家雅诺什(Janosch)画过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叫《噢,美丽的巴拿马》:

 

小熊和小虎是两个很要好的朋友,他们住在河边一个有烟囱的房子里。一天小熊看到河面上漂来了一个装满香蕉的箱子,上面写着“巴拿马”。于是小熊就和小虎决定去找这个叫“巴拿马”的地方,因为那里会有很多很香的香蕉,应该就是他们梦想的地方。一路上他们向狐狸、母牛问路,后来又遇上了刺猬和兔子并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经过了一番跋涉之后,他们终于来到了这个叫“巴拿马”的地方。可仔细一瞧。他们发现,这里就是他们原本居住的地方!巴拿马正好是这个地方的名字。于是小熊和小虎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一直住在自己梦想的地方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努力跋涉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搞明白,哪里才是我们心中的“巴拿马”。

 

正如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雷教授所说:“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成功是道选择题》一书中,雷教授讲述了他自己以及他的很多学生,因为处处以最高目标为原则而达至非凡人生的故事。他所说的“最高目标”,并不是指那些可以被度量且数量力求最大化的目标,而是指从整个人生来看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这个目标反映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那个“巴拿马”。


在现有格局上,向上走一步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所谓“选择”,就是“审分寸”。而“分寸”就是“本末轻重”。一个人为自己的内心树立什么样的最高目标、设定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


我想在此基础上稍做发挥,提出四个层次的格局来,并从“目标”“眼界”“信念”这三个维度来阐释这四个格局——


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目标:无目标或只是追随当下的潮流。

眼界:主要为流行文化,以及身边亲友的观点。

信念: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流行文化所潜移默化传递的价值观为典型。实际上这类人并无稳定的信念,很容易被他人诱导和说服,因而经常大喊“毁三观”。


一度格局:逐利者(“看自己”)


目标:作为精致或粗放的利己主义者,旨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眼界:与逐利相关联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利益机会的洞察,同时兼具比较完整的常识体系。

信念:笃信丛林法则,认为每个人都是逐利性动物,且能力越强的人能获得越大的利益。


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


目标:“理念人”(man of ideas),即指为理念而生的人,他们毕生的行动就是追求和捍卫真理。

眼界:对某个甚至多个知识领域有非常深入、系统的钻研,并常常能提出极具创造性的观点。

信念:真理是美的,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追寻真理之美,与此相应地,必须保持内心的诚实。这类人的代表人物有维特根斯坦、哥德尔和埃尔德什。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看众生”)


目标:以改良社会、增进人类的福祉为最高目标。

眼界:往往对他人有很强的同理心,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认识,部分人可能同时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兼具理念人的特性。

信念:个人对整个社会负有责任,应该努力地去改善世界,减少世界的苦难和不公,部分人可能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典型的人物如音乐家、哲学家、医生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史怀哲。


如果说在零度格局下,盲众看到的是幻象和噪声;一度格局下,逐利者看到的是自己的能力和欲望,那么理念人看到的是这个世界深处的真和美,而至善之人看到的是自我与世界、自我与整个人类之间的纽带。


这就是格局。

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

发现人生中的更多可能选项


当我们陷于某个人生困局时,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外界的客观现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从而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范围。其结果是,我们通常只是在两三个“可见选项”中去做决定,而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可见选项:从我们的个人经验和当前情境中自动产生,显而易见,无须主动探索和发现。

可能选项:指未被发现的潜在可能性,来自与我们关联的未知世界,或者已知事物的深层信息,需要我们主动探索和发现。


隐含假设的威力在于,虽然它们存在,你却意识不到,只是时时刻刻被它们影响着。


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先不妨试试这三步:


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

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新的思维框架,探寻新的可能


下面是我总结的三种更加灵活的思维框架,也许能对正寻找新方向的人有所帮助。


第一个框架是“目标悬置”。


很多人的烦恼来自同时有多个不同的人生目标想实现,但又不知道怎么处理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因此感到无所适从。我们在追求两个以上的人生目标时,最常见的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串行模式,还有一种是并行模式。


串行模式:必须在实现目标A后才能实现目标B,实现目标A是实现目标B的前提。比如有些人会说他的人生计划是先赚大钱再做慈善。


并行模式:同时追求目标A和目标B。


这两种模式都暗含着实现目标的迫切心态:

在串行模式中,要实现B就必须先完成A,所以A要尽快完成;在并行模式中, A和B一起来,就更显得迫切了。无论使用哪种模式,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都可能会使我们每天都觉得压力很大,忧心忡忡,甚至感到心力交瘁。


那么“目标悬置”是什么意思呢?


顾名思义,就是把你的目标停下来、放一放,但这个“放”不是放弃,只是悬置。在这个停下来的时间(比如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里,你可以休息放松,也可以去做完全不同的事情。等到时机成熟时,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目标悬置的思维框架下,我们可以使用“悬置模式”来行动,这样我们的生活、学业和事业可以变得更加灵活,有更多辗转腾挪的空间。


第二个框架是“能力嫁接”。


出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需要,我们潜意识里会把整体分解成局部,把不同的事物划分类别,建立区隔,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的知识体系,被人为划分成不同的学科,每一个学科下又形成了不同的分支。这种分解性思维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深远,有时候它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利器,但有时候它也会是局限我们思维的阻碍。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认为工作和爱好之间有不可调和的对立和冲突,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两者之间的潜在关联,因而没法把它们统合在一起。


第三个框架是“特性改造”。


关于工作和爱好,我们可能早已形成了某些僵化的看法,比如工作是“要我做”,爱好是“我要做”,工作是被动接受的苦差事,爱好就是图个消遣娱乐。这种简单的二分法把工作和爱好隔绝开来,容易造成我们生活的割裂。为何不换个角度看问题呢?工作是否也可以变得活泼、主动而享受,爱好是否能不单单是消遣而也具有工作一样的严肃成分呢?这就是“特性改造”。


改造我们工作的特性并非不可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大多数的智力劳动者,对自己的工作都有一定的掌控权和自由度,工作并不完全是由组织分配和决定的,而是具有充分的弹性。而“改造”爱好的一个常见方法,是把对一件事情的“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形成“生产型兴趣”可以让你的热爱更加可持续,也是你把热爱变成事业的前提。实际上,只有当你把“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时,你才会渐渐发现以前没有窥见的门径,发现之前未见的妙处。


从以上三个思路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在看似非此即彼的两个极端选择之间,你还可以有很多的中间选择,你可以大胆地重组你的时间,让理想与现实兼顾且不冲突;你可以寻找两个选择之间的连接点,把能力嫁接过去;你也可以对它们做出创造性的改造,让它们互相影响,使你的工作更像你的爱好,你的爱好更像你的事业。总之,永远不要放弃寻找“第3选择”,因为最好的选择,往往来自在更高目标指引下的我们的创造。

 



好书共读-进阶.jpg
03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

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想要提高看书效率?

加入我们,成为好书共读进阶成员。

每周分享一份思考后写下的200字读书笔记

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The more you read, the more chance 


本期主播

白杨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简介:资深媒体人、国家一级播音员、配音师,电台主播。

公众微信:baiyangjianggushi

个人微信:baiyangzhuchi 

62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