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2017-07-18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现实中的问题,总是牵涉太多的因素,借助矩阵、清单等工具,可以完善思考的周密程度。
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15:27

7.gif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昨天我们共同阅读了《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讲了成为一个高段位学习者的几种有效方法。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向未知的无限逼近: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覆盖原书的第166页到210页。




reading
向未知的无限逼近

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大脑需要“断舍离”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把原本繁复的内容梳理、整合、精简完成后,我们的头脑才能腾出空间,处理其他的信息和进行更复杂更精微的思考。


简化思维意味着我们既要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表达出来的信息,更要简化我们一直思考着的信息。


如何过滤没有价值的信息?


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要过滤出好的信息,首先要找到好的信息源。


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疏离流行或过热的信息,可以屏蔽掉大部分噪声。


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

事实信息是我们思考的基础材料,而各种观点和评论虽然有时会给我们以启发,但也会牵引我们的头脑,把我们搞得晕头转向。


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通过上面的方式,信息被合理筛选后进入我们的头脑,我们加工、处理它们,然后表达出来,返还给这个世界。这时我们就要力求简洁地表达。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信息,既是一种才能,也是一种美德。简洁的表达来自清晰的思考,而清晰的思考又要以简洁的表达为依托,一体两面。


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


简洁是写作的主流标准。被誉为英语写作圣经的《风格的要素》一书就极力推崇简洁的表达。


表达本就是训练思维的一种手段。好的表达,对思考强度的要求是成倍上升的,正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所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简洁表达的习惯,是提升思维能力的一道法门。


适度的简洁,意味着更丰富的内涵


但是简洁并不是简单。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说,乏味不是简洁,简洁并不是要求一味地删减,而是某种合理的“适度”。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深入的了解,找到那个正好的“点”,可以映射出最多的内涵,那就是简洁。


所以关键点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深入的了解”,做到这一步,是一切简化的前提。以这句话为标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探索简化思维之道:

 

基于深入了解的“删减”:把任何不必要的东西去掉

基于深入了解的“浓缩”:把丰富的信息浓缩并灌注进一个“小容器”中

基于深入了解的“模式化”:找到共通的模式在现象间建立联结,并加以压缩归并


模式化可能是最终极的达成简洁的方法了。



迎接“灵光乍现”的时刻

让潜意识为你工作


用足够多的资料“喂养”潜意识


很多研究思维和创意的学者认为,先发散后收敛的顺序是最为合理的。


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能够用好这两种思维的人并不多。


潜意识会帮助我们思考,即便在我们不主动去想一个问题时,它也会非常“勤奋”地为我们工作。更有意思的是,潜意识不会被我们的条条框框限制住,它就像不羁的游侠,游走在我们思考疆域的角角落落。


要想让潜意识更有效地工作,就必须向潜意识“投喂”足够多的资料,有了这些资料以后,潜意识用它们不断进行重新组合的试验,直至最好的想法出现。


关掉不可能的声音,才会有新的可能


我们头脑里住着两个小人。一个是生产者,也就是干活的小人;还有一个小人是监控者,是监督生产者干活的。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监控者”原本就喜欢休息的时间。


随机与混乱,为我们带来灵感


按部就班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可能并不适合产生新想法,当每天发生的事情都在意料之中,当每天我们都在重复接收相同或者相似的信息,当每天我们只是在一遍遍重复和强化我们固有的想法,那么我们的潜意识就很可能无所作为。所以,在必要的秩序和规则之外,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有意识地引入一些混乱、随机和意外的成分,让这些东西成为培育我们新想法的土壤。


很多能够改变我们一生的事件都不是我们可以事先规划或者预计的,它们常常是突然闯入了我们的生活。意外、混乱,还有随机性会为我们带来灵感,当然这种杂乱的效果应该是可控的,它应该与有序的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混乱不仅对个人的创造力有利,而且对一个团队的创造力也有奇效。混乱是秩序的另一种形式。通过混乱颠覆固有的、模式化的思维习惯,最终构建出新的秩序。在思考一个复杂的对象时,混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你必须把很多或近或远的信息、素材纳入在内,这时要想把它们一一分类、整理既不现实也不经济,还不如把它们笼统地放在一起,自由碰撞和组合。


心理学家认为,环境也能影响人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来增加意外、随机和混乱的元素。



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答案

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做到周密思考


为什么我们总是难以周全?


周密地思考问题很不容易,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总是偏好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甚于抽象的信息,即我们的思维和决策更容易受少数特殊事件的影响。而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显然这些极端个例并不能反映总体情况。若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思考就可能出现偏颇。


第二个原因是“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也就是人一旦形成对某个问题的看法,那么接下来就往往只是在佐证这个看法,只关注能证实这个观点的论据,而对相反的论据视而不见,因此就无法从反面来考虑问题。


第三个原因是每个人受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必定会存在思维中的“盲区”。每个人很难自己去消灭这些“盲区”,因为它们属于“未知的未知”,即一些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在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时,我们无法完全消除盲区,最多只能逼近无盲区的状态。


总的来说,人在思考时可能会有很多毛病,会被生动的个案吸引,会固执地捍卫自己的观点,还会对自己的未知领域毫无洞察。为了克服这些毛病,我们需要一些“工具”,来为我们的思考提供某些框架结构,或是提供某些支撑,我们把它们称为“思维脚手架”,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的思考更自如地伸展开来。最常用的“脚手架”是矩阵和清单。


简单的矩阵,发现更多思考的盲区


先来说矩阵。什么是矩阵呢?不论数学中的定义,广义地讲,矩阵是指不同维度组合的直观化显示。利用矩阵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对问题进行不同维度的分解和组合,进而提升问题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矩阵运用:如何研制一款新奇的饼干?


除了分析问题之外,矩阵方法对求解创意性问题也很有帮助。我们可以试着来回答下面这个问题:如何研制一款新奇的饼干?


如果不使用矩阵,那么我们解答这个问题的方式可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天马行空式,还有一种是亦步亦趋式。这两种方法都有一个共通的缺陷,就是具有很大的范畴局限性,这个局限性主要来自你一开始所想到的那些元素,其数量有限,而你的脑海一旦被这些先蹦出来的元素占据,就很难再冒出更多更新鲜的内容了。

如果使用矩阵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如下三个步骤:


1.抽象出尽可能完整的分解问题的维度(比如产品的最终形态无法穷举,但是决定产品形态的抽象维度可以穷举);


2.对每一维度,通过取反、细分等操作,找出尽可能多的表现值,以构成维度矩阵;


3.在维度矩阵中不同维度的表现值之间尝试建立各种组合。


但是,即便应用矩阵方法,也无法穷举理想条件下的所有思考域,因为我们列举的维度本身就很难穷尽,也许你换一种视角去看问题,就可能得到一个新的创意表格。为了进一步完整地去分析这个问题,可能就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矩阵。每一种矩阵代表一种维度划分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维度分析进来。等到各个矩阵都分析完以后,再把各个分析结果统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得到一个更加周密完整的答案。


无限穷举,不断地扩展思维


如果说矩阵是一种利用特定结构来扩展思维的工具,那么清单就是用穷举方法来扩展思维的工具。清单是一种“强制思考工具”,当你借助清单进行思考时,你需要逐一检视清单中的每一项,并将其与标准指标进行核对。而好的清单,是经过提炼的智力框架,帮助我们的思考至少达到基本的周密。下面我列出了一份关于清单优点的清单:


1.清单是知识传递的一种高效方式;

2.清单可以减少遗漏;

3.清单可以减少信息的冗余;

4.清单可以将不同质的事物罗列在一起,只要这些事物在某个方面具有一致性;

5.清单可以作为行动指南,它本身就是一个可操作性的工具;

6.清单可以规律性复用,因而可以用于培养行为习惯;

7.清单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固定模式,可以使思考过程抵御情绪化或非理性因素的干扰;

8. 建立清单非常简单、快速;

9. 清单具有无限扩展性,可反复完善。

 

人的思维是一种比较奇怪的东西,它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是凝聚的、坚固的、稳定的,反而是跳跃的、流动的、易变的。


所以一直以来,我并不认同用“天赋”“智商”这种概念来评估或者预测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可能的成就。因为这些概念都是以一种“固化”的视角去评价他人和自己。


好书共读-进阶.jpg
07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

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想要提高看书效率?

加入我们,成为好书共读进阶成员。

每周分享一份思考后写下的200字读书笔记

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The more you read, the more chance


本期主播

白杨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简介:资深媒体人、国家一级播音员、配音师,电台主播。

公众微信:baiyangjianggushi

个人微信:baiyangzhuchi 


43
热门随笔
show p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