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典型孩子的聚集地
2017-09-26 20:00:00
今日领读要点:不管你们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控制别人的言行。你们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如果别人的取笑让你感到伤心,那只能说明你向对方缴械投降了。你在明明白白地告诉对方,他们能轻易让你们愤怒和难过。
这是一个非典型孩子的聚集地
28:26

我们始终相信阅读的力量!


2.gif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哈蒙德一家终于来到了夏令营,然而大女儿蒂莉和二女儿对此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很满意,这是一个非典型孩子的聚集地,而孩子们需要被改变……在这里,他们自给自足,远离一切现代社会的东西……

 

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星星上的人》的第2章到第5章。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覆盖原书的第13页到第40 页。

 






第2章


亚历珊德拉:2007年3月

华盛顿特区

——————

 

你推开地下室的门,像去北极探险一样战战兢兢。谁让家里生了臭虫呢。生了臭虫,预防传染的第一步就是把所有带软面的东西全部密封隔离。其他物品,脏的一律要洗净吹干;原本干净的,要在烘干机里过一遍,那里的热度能杀死臭虫。

 

害虫防治公司的人来了,他在沙发旁边蹲下来,撕开一块侧板,“看见没有?这里。”他指着臭虫们的粪便说。

 

那人是个臭虫专家,和臭虫有关的一切他都门儿清。他说了一些各个人种对于臭虫的态度,蒂莉饶有兴致地听着,难得清静,大概是被复杂的种族问题给搞糊涂了。

 

春天来临的时候,全家人的心情却仍在阴冷的寒冬徘徊。截止到此刻,这一年的大事已经有两件:臭虫灾害和蒂莉新的诊断结果。之前你们已经遇到过几次误诊——强迫症(OCD)、过动症(ADHD)、熊猫病(PANDAS)。但是二月初,经过长期的申请与等待,你终于约到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儿童发展医生,她对蒂莉做出的诊断比以往那些结果更加权威,更有分量。女儿的问题如今有了新名字: PDD-NOS,意思是“待分类的广泛性发展障碍”,俗称“非典型自闭症”,说白了就是医生告诉你“孩子出了点毛病,但具体是什么毛病我们也说不上来”。然而这已经足够推翻之前的一切,将蒂莉带到一个全新的位置。而你仍在努力寻找答案,不知道未来会有怎样的残局等着你。

 

1999年5月3日下午7:25,玛蒂尔达·格雷斯(蒂莉)呱呱坠地。怀孕与生产过程一切正常,尽管后来你有所怀疑,绞尽脑汁地回想怀孕期间所有不起眼的细节:你是不是直接喝过自来水?是不是吃过汞含量超标的鱼?生儿育女,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改变又一直在变的活动。

 

你从不知什么地方读到一篇惊人的报道,说统计学家发现,自从安全气囊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以后,下肢残疾率急剧增长。

 

当我们改变做某些事的方式——比如到商店购物,生儿育女,或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连串的其他改变,至于改变的结果是好是坏,我们无法控制。有时甚至要过了几年,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当初的举动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最后一次见那位儿童发展医生时,她很小心地把最终诊断结果告诉了你。从医生办公室出来后,你在停车场上哭了许久。而之后你又断断续续地哭了几周。你悲伤,为孩子的将来悲伤,或许也为自己的将来悲伤。然而很快你就会发现,不管结果好坏,知道答案至少能带来一丝安慰。因为现在你明白女儿某些行为的原因了。你明白有些问题的产生,既不是你的错,也不是她的错。

 

你开始给自己充电。现在你可以查找资料,看孩子需要怎样的帮助,或者搜索其他与你“同命相连”的人。这样你会感觉不那么孤单。诊断只是治疗的开始,而非结束。

 

可你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你茫然、焦虑、不知所措。你打算怎么办呢?医生们就蒂莉的问题似乎很难达成一致。摆在面前的治疗方案、用药方法和膳食补充计划有几十种。继续搜索,你会找到海量的页面,里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神奇疗法、邪门偏方、奇闻逸事和天方夜谭。有时候,出于某些连你自己都解释不清的原因,你在网上继续搜索。于是大把聚集了各种奇葩病人的网站便扑面而来,你看到了许多连医生都叫不出名字的稀奇古怪的疑难杂症。每一个患者都有说不尽的辛酸泪,道不完的血泪史。

 

每一个身体都相当于一个处方。你必须搞清楚什么成分不会破坏其平衡:适中的pH值,正常水平的神经递质,还有血液,干净的血液。搞错了,将会从里到外损害你的身体。我们希望我们的血液能像水一样干净,也希望水能像血液一样纯洁。

 

害虫防治公司的人把活干完了,这一切就都结束了。等他们来喷药时,你们照例会像第一次那样暂住到酒店里。钱如流水一般从你的指缝间流走,但这总好过让孩子们睡在依旧充满杀虫剂味道的床垫上。

 

你心里发慌,感觉像在经历一场随时都可能丧命的瘟疫,比如黑死病,或者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你很清楚,瘟疫期间每个人都只能靠自己。

 





第3章


艾莉丝:2012年6月3日

新罕布什尔州

——————

 

哈蒙德一家终于来到了夏令营,然而大女儿蒂莉和二女儿对此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很满意,父亲用幽默的竞猜答题来缓解,也是今天,他们正式认识了夏令营的主要负责人斯科特先生……

 

蒂莉在屋里走来走去,边走边给自己讲故事,多半是巨型雕塑活过来的情节。我坐在我的床上,心里巴不得离开这个地方,去哪儿都行。

 

这是我和蒂莉的新卧室,说实话我一点都不喜欢。想到我要睡在这里,而且还不止一晚……我差一点就忍不住又哭起来,因为我不知道我们要在这里待多久。

 

5点左右,妈妈说她要去找斯科特,看看晚饭准备吃什么,没有人要跟她一起,她便独自走了。

 

接着,我走到沙发前,在爸爸旁边坐下。“我们为什么来这种地方呢?”我试图讲个冷笑话。

 

爸爸非常严肃地看着我说:“因为我们不喜欢电子游戏。”

 

蒂莉也走了过来。“没错,爸爸。”她说,“我们不喜欢电子游戏。我们爱电子游戏,酷爱、崇拜、珍爱电子游戏。”

 

“唔。”爸爸若有所思,“那就不是这个原因了。是因为我们讨厌看电视吗?或者讨厌吃好吃的?讨厌用电脑?”

 

我和蒂莉都咯咯笑起来。

 

 “不是,爸爸。”我说,“我们超爱那些的,你忘了吗?”

 

“没错,那些都是我们的最爱呢。那我们为什么来这儿呢?”

 

他故意引我们说出来。

 

“因为你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把我们养大成人?”蒂莉问。

 

“你觉得这里比我们华盛顿的家要好?”我做了补充。

 

“哦,是了。”他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好像刚刚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就是这个理由。谢谢你提醒了我。”他在我们每个人的额头上吻了一下。

 

“不客气。”蒂莉说,“开个玩笑。”

 

妈妈回来时把斯科特也带了过来。

 

“快穿上鞋子,咱们参观大厨房去。”妈妈说

 

斯科特领着我们出了小屋,沿着来时的路我们穿过一片绿草地,当湖水映入眼帘时,我和蒂莉停了下来。湖边堆了不少橡皮艇,湖水黯淡无光,却涟漪阵阵。这一刻,我忽然觉得一阵轻松。说不定我会喜欢上这里呢。

 

斯科特站在我俩中间,轻声问道: “你们觉得怎么样?”

 

“挺好。”我说。

 

蒂莉的视线甚至不在湖上。“你们知道吗?”她对着空气说,“俄罗斯的祖国母亲纪念碑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宗教性雕塑。它比总统山上的雕像几乎大五倍呢。”

 

大人们对她的话充耳不闻。“真漂亮。”妈妈说, “明天,孩子们,咱们就下湖游泳。我保证。”

 

“我想应该不成问题的。”斯科特高兴地说,并重新走到大人们中间。我听见他对妈妈说:“话说回来,以后不要轻易承诺什么。咱们这里大多时候都是集体统一活动,个人并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哦,我知道。”妈妈的神色有些不自然。我想她也不喜欢被人责备。

 

一如既往,爸爸又来解围。“况且……游泳?估计没人愿意去。况且……即便游泳也不该是在湖里啊。”

 

我们都笑起来,庆幸尴尬的局面已经过去。但当我望向斯科特时,他看上去有点窘迫,且与我们明显拉开了距离。他咧嘴笑着,但看不出高兴。

 

然而转眼间他又恢复了常态,重新露出平时挂在脸上的谦和表情,仿佛已经坦然接受了一切。

 

“这边走。”他说着又带领我们继续向前,走向一栋低矮的有着绿色房顶的木屋,木屋门口的牌子上写着“餐厅”二字。

 

斯科特拉开防蚊纱门,其他人鱼贯而入。来到昏暗的餐厅里面,他又对我们所有人说:“并不是说不能游泳、不能晒太阳或不能干其他有趣的事。只是我们到这里来并非度假,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他带领我们走进一间宽敞的厨房,一边从架子上取下一个硕大的金属碗,一边微笑着对我们说:“就目前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意大利面。”




 

第4章


蒂莉

时间地点不详

——————

 

在不确定年份的遥远未来,在遍布全国的无数博物馆中,唯有哈蒙德一家的环球旅行文物馆最受欢迎。到该馆参观需要预购门票,而每个城市的售票厅外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展厅内到处是醒目的提示板——展品来自哪个时间点,涉及哈蒙德一家的哪些重要事件,参观者一目了然。比如:乔希与亚历珊德拉于1992年相识,1995年结婚;大女儿玛蒂尔达·格雷斯(即蒂莉)生于1999年,妹妹艾莉丝·维多利亚生于2001年。2010年,亚历珊德拉结识斯科特·比恩,和谐教导法的创立者和倡导者。2012年5月,哈蒙德一家离开华盛顿特区的老家,来到新罕布什尔州的拉科尼亚,帮助斯科特·比恩建立“和谐夏令营”。

 

展品中确实包含一些稀奇古怪或美不胜收的东西,但更多的还是普普通通的物件。

 

当地球上发生毁灭性的大灾难之后,历史学家往往通过各种各样的遗迹研究前人的生活。我们可研究的资料并不多:也许只是几件破旧的武器、残损的碗碟。但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每一样东西,都述说着我们未曾经历的故事。

 

按下一个按钮,会出现一个我的全息投影图。这是她的双手,这是她跳动的心脏。

 




第5章


艾莉丝:2012年6月4日

新罕布什尔州

——————

 

我们来到夏令营第一个早晨,天还没有大亮,就被斯科特·比恩吵醒了。他让我们二十分钟后到餐厅集合。

 

这时,妈妈把脑袋伸进我们的卧室说,“给你们五分钟洗个澡,然后穿好衣服。快点。”

 

“我不洗。”蒂莉淡淡地说。

 

“必须得洗。”妈妈以同样的口气回答。

 

“为什么?”蒂莉不服气地问,“昨天上午我们不是游过泳了吗?在酒店泳池,你不记得了?”

 

妈妈瞥了她一眼, “你在酒店泳池里用香皂和洗发水了吗?”

 

蒂莉的笑容转瞬即逝, “用了呀。难道你忘了?整个泳池里都是泡泡,酒店的人都快被我们气疯了,他们说我们得掏900块钱好让他们清理泳池,而且从今往后,我们都不能再住他们的酒店了。”她大笑两声又接着说,“哈哈。我在用讽刺的口吻和你说话,免得你不知道。”

 

“我知道。”妈妈只是淡淡一笑,“洗澡去。”

 

意想不到的是,蒂莉居然屈服了。“我不用香体剂。”她在走廊里大喊。

 

“随你。”妈妈说。她闭了一会儿眼睛,无奈地摇摇头。只是我不知道她在对我还是对我们姐妹两个摇头,抑或是对她自己。

 

穿戴整齐后,妈妈推着我们出了门,走向餐厅。

 

走进餐厅后,我发现餐桌前并没有人,但能听到厨房里的说话声和金属器皿的碰撞声。蒂莉兴奋地跑过去,嘴里喊道:“嘿,新来的!你们是哪一家?”

 

斯科特正在大火炉上煎培根,另外还有一个女人,一个看起来像位父亲的男人,三个小孩,其中一个女孩儿看着比我大一点,一个男孩儿与我年纪相当,另外一个小女孩儿我估计顶多5岁。

 

我不知道他们会怎样看蒂莉,毕竟我们置身于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到这儿来的家庭中,通常至少有一个像蒂莉这样的孩子。或者不像蒂莉,但也不像其他任何人。总而言之,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早上好。”斯科特兴高采烈地招呼说。

 

 “先给你们介绍一下。”他说,“这是哈蒙德一家。这是乔希、亚历珊德拉、蒂莉和艾莉丝。”他按年龄顺序一一指了指我们,“这是高夫一家,爸爸里克,妈妈黛安,三个孩子分别是坎迪、赖安和夏洛特。”

 

大人们走上前去握手寒暄。我站在妈妈一旁,在她之后也礼貌性地做了自我介绍。可其他孩子们全都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眼睛死死盯着对方。

 

“原来是高夫。”蒂莉说。“我只听妈妈说起过,我还以为你们姓戈夫,或者高尔夫呢。”

 

“要是你真以为会有人姓高尔夫,那你肯定傻瓜到家了。”男孩儿说。

 

“赖安。”他的妈妈用警告的语气说。

 

“你们不觉得这很有意思吗?”斯科特打断了这位妈妈,“记得10岁的时候,我和一群大人说话,误把安全带说成了安全套,结果引得他们一阵哄笑。当时我窘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妈妈却安慰我说,那只能证明我的词汇量更大,懂得更多。”

 

这真是一个无聊的故事,而且他比平时更多了一分说教的味道。我敢说蒂莉和赖安谁都没有把他的话听进耳朵。

 

“高尔夫。”蒂莉说,“你好,赖安·高尔夫。”

 

“蒂莉。”轮到妈妈警告了。

 

“闭嘴!”赖安吼道,“不是高尔夫,是高夫!”

 

“我是蒂莉·哈蒙德。”蒂莉模仿记者的口吻说,“现在厨房为您现场报道。这里有个名叫赖安·高尔夫的小家伙十分郁闷,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有个非常白痴的名字。”

 

当赖安冲向蒂莉时,爸爸们拉住了各自的孩子,让他们够不到对方。这时斯科特来到两家人中间,分别按住赖安和蒂莉的肩膀,并教他们深呼吸。


他示范了一次: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

 

蒂莉一如既往地抗拒。“你干脆把名字改成浑蛋赖安得了。”她说,“那才好听呢。”

 

赖安发出低沉的号叫。他想过来打蒂莉。这时,斯科特非常严肃地看着蒂莉。

 

“你能做到。”他说,“我知道你能做到。”他再次用亲身示范来引导他们深呼吸。

 

赖安开始随着他的节奏,夸张地长吸了一口气。我猜蒂莉一定是不希望自己落在赖安后面,所以也开始深呼吸起来。厨房里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他们三人呼吸吐纳的声音,这画面不知道持续了多久。

 

“好了。”过了一会儿斯科特才说,“你们两个都认真听着,因为我要告诉你们一件很重要的事。不管你们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控制别人的言行。你们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如果别人的取笑让你感到伤心,那只能说明你向对方缴械投降了。你在明明白白地告诉对方,他们能轻易让你们愤怒和难过。赖安,你打算让蒂莉毁掉你整个上午的好心情吗?”

 

他停下来看着赖安。片刻的沉默之后。“我想应该不愿意吧。”赖安嗫嚅着说。

 

“好。”斯科特很满意,“非常好。”接着他把头扭到另一边,“蒂莉,你希望自己被赖安激怒到发疯的地步吗?”

 

蒂莉仍旧一脸气呼呼的样子。

 

 “贱人!”蒂莉稍微放低了一点声音骂道。

 

赖安毫不示弱,冷笑着回骂了一句:“不要脸!”

 

通常当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时,爸爸或妈妈就会把蒂莉赶到楼上去反省反省。但斯科特只是对她笑了笑,在她肩膀上轻轻捏了下。

 

“骂够了吗?”他问。

 

“没有!”蒂莉回答,“该死的混账王八蛋……”可是骂着骂着她却哭了起来。

 

“好了,好了。”斯科特说。他把蒂莉朝自己怀里拉了拉,但只挨了一下便松开。大家都默不作声,蒂莉啜泣了几声,渐渐平静下来。

 

“真棒!”他满意地看看蒂莉又看看赖安,仿佛他们干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我想你们谁都不愿意闹到刚才这种地步,对不对?”斯科特说,“那就像一个泥坑,一旦你们掉进去,就很难自己爬出来。但你们做到了。你们做到了。记住,孩子们。和谐营里的每一个人都愿意帮你们。你们不需要自己苦苦挣扎。”

 

吃过早饭,斯科特把我们分成了两组。一组负责整理花园,另一组则开始打扫客房。我和妈妈被分到了“客房部”。尽管实际上,这两件差事我都不想干。不过,真正干起活儿时,感觉也没那么糟。

 

中午,所有的家庭都到齐了。新来的是鲁芬一家。他们是这里唯一的黑人家庭,爸爸叫汤姆,妈妈叫珍妮尔,他们唯一的儿子海登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

 

刚一见面,妈妈就给了珍妮尔一个大大的拥抱。午餐时她们又坐在一起,相谈甚欢,简直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样的情景我很少看到,所以我一直以为妈妈在华盛顿没什么朋友。

 

下午我们继续干杂活,但斯科特建议大家吃晚餐的时候换上泳衣。虽然不知道要干什么。因为人数增加了,斯科特便把我们重新分组。最后我被分到的任务是和爸爸、坎迪以及她的妈妈黛安到办公室刷墙。

 

我们默默粉刷着墙壁,专心干活儿。我们没有戴表,也没带手机,因此不知道具体时间,但从心理上,我感觉这一天无比漫长。早上才发生的事情,现在回想却犹如过去了好久好久。如今一想到现状我就恐慌,而且每多想一次,恐慌的程度就加重一分——从此我们就要过这样的生活了?以后的每一天是不是都会如此漫长?

 

这里没有电视,没有DVD,没有手机,没有电脑。

 

这里远离一切现代社会的东西……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小伙伴们记得签到打卡

坚持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插播一则小书公告:

由于随笔功能升级,书友们的随笔需要通过小书的审核后才会被展示出来哦。

(小书当然会本着择优的原则筛选哒)



好书共读-进阶.jpg
02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阅读后你收获了什么?

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

建议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随笔区】

想要提高看书效率?

加入我们,成为好书共读进阶成员。

每周分享一份思考后写下的200字读书笔记

坚持必有进步,期待遇见更好的你。


The more you read, the more chance




41
星星上的人
作者:(美)卡罗琳·帕克丝特|译者:吴超
show popup